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
平生想望真境,依约在何方。
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
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
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
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
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通过对奢华宫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非凡之境,凤凰和龙蟠都是吉祥神圣的象征,显示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
接着“平生想望真境,依约在何方”表达了诗人一生的追求,是要找到一个真正的心灵寄托之所。"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这里的“丹灶”和“遗剑”都是隐喻,意味着诗人对朋友的信任以及友情的珍贵,而这些都只存在于心灵的净土——洞天。
"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只有到达那个远离尘世的地方,才能真正做到心安理得。"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则是诗人为了达到这种精神状态所采取的行动,即通过隐居山林来实现自我修养。
"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描绘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这种隐逸生活洗涤尘世的烦恼,领悟到仙境中超然物外的风雅与美好。
最后“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展现了一种既超脱又自在的心态,诗人以一种平和的气质享受着清净无为的生活,内心充满了自然界的纯净与自由,而世间的一切纷争都已被笑置于尘埃之外,与云水之間遥相忘怀,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不详
小院烟凉雨细。正好恹恹春睡。
蓦被金枝,连推绣枕,报道皇都书至。良人得意。
集英殿、首攀仙桂。斗帐重襟惊起。斜倚屏山偷喜。
宝髻慵梳,香笺折破,果见中、高高名第。秦楼十二。
知他向、谁家沈醉。
缥缈神京开洞府。遇广寒宫女。问我双鬟梁溪舞。
还记得、当时否。碧玉词章教仙侣。为按歌宫羽。
皓月满窗人何处。声永断、瑶台路。
夜长何时旦,苦寒不成寐。
钟声互起东西寺,灯火遥分远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