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静闻禅侣(其四)

同向西南浪泊间,忽看仙侣坠飞鸢。

不毛尚与名山隔,裹革难随故国旋。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

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徐宏祖的《哭静闻禅侣(其四)》表达了诗人对亡友静闻禅侣的深切哀悼之情。首句“同向西南浪泊间”描绘了诗人与静闻一同漂泊的艰辛生活,暗示了他们的命运相似。第二句“忽看仙侣坠飞鸢”以“飞鸢”比喻静闻的突然离世,如同飞翔的风筝突然坠落,令人痛心。

“不毛尚与名山隔”进一步抒发了对静闻无法长眠于名山圣地的遗憾,暗示了他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接下来,“裹革难随故国旋”表达了对静闻无法回归故乡的哀思,皮革包裹的尸身难以随风回转,寓意其灵魂的飘零。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运用象征手法,黄菊代表秋色,泪水洒满千里路途,白茅象征荒凉,静闻的魂魄在五花烟中消散,渲染出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直抒胸臆,诗人承诺将带着静闻的遗骨,每晚在空山中悲泣,以杜鹃鸟的啼声寄托无尽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失去挚友的悲痛。

收录诗词(34)

徐宏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静闻禅侣(其五)

鹤影萍踪总莫凭,浮生谁为證三生。

护经白刃身俱赘,守律清流唾不轻。

一篑难将馀骨补,半涂空托寸心盟。

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哭静闻禅侣(其六)

一番魔障一番憨,梦寐名山亦是贪。

井不及泉无论九,河难问渡尚呼三。

疲津此子心惟佛,移谷愚公骨作男。

幻聚幻离俱幻相,好将生死梦同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游桃花涧

睡足山中雨,起探云里泉。

重崖岚掩映,复道水潺湲。

涧是桃花旧,波摇松影鲜。

层层声捣石,矫矫势垂天。

吼虎深藏峡,狂龙倒挂川。

怒疑连壁坠,宛似趁风旋。

玉迸丝丝立,珠倾个个圆。

石文喧旧鼓,松韵协疏弦。

转觉一山静,遥分众壑妍。

我来当雨后,波去落衣边。

洒雪魂俱白,披涛骨欲仙。

谁施开峡斧,更赖买山钱。

巧树皆垂臂,危岩并倚肩。

石牵绡作幕,松滴翠为钿。

隔坞飞云屣,淩空驾铁船。

不愁山欲暮,共与水争先。

何必寻三峡,还须受一廛。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补小香山梅花堂诗(其一)

佳迹空山漫记吴,幽人逸兴寄髯苏。

种来香雾三千界,削就云根第一株。

水月遥分大士供,阴晴递换小山图。

片时脱尽尘凡梦,鹤骨森寒对玉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