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池

石壁千寻势崄巇,下临寒玉浸蟾辉。

古今多少凭阑者,亲见干将到底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峭壁高耸直入云霄,下方映照着寒冷的玉石,月光如露
自古至今有多少人倚栏远眺,亲眼目睹这样的奇观却寥寥无几

注释

石壁:形容极高峻的山壁。
千寻:极言其高,古代八尺为一寻。
崄巇:形容山势险峻。
寒玉:寒冷的玉石,比喻清澈的月光。
浸蟾辉:浸润着月光,指月光照耀。
凭阑者:倚靠栏杆的人,指观赏者。
干将:这里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宝剑,象征难得一见的奇景。

鉴赏

这首诗名为《剑池》,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诗人以石壁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邃而神秘的画面。"石壁千寻势崄巇",形象地刻画出峭壁高耸入云,险峻无比的景象,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历史。"下临寒玉浸蟾辉",进一步描绘了剑池下方的月光映照在寒玉般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诗人通过"古今多少凭阑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中无数观者的好奇与感慨,暗示剑池的历史悠久和其背后可能隐藏的传奇故事。最后,"亲见干将到底稀",暗指关于剑池的传说,传说中的名剑干将难得一见,这里的"到底稀"也寓含了对剑池之谜的神秘和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景抒怀,借剑池的险峻与神秘,寄寓了对历史沉淀和未解之谜的敬畏与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潍阳闲居二首(其二)

堂前绿柳堂后槐,九夏轩窗清荫佳。

饮酒哦诗不解事,恬然飞爽游无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恺藏主号庾岭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点头石

大包才剖碍人间,日炙风吹转放顽。

见说听经曾肯首,更须来透铁门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独舫轩

踪迹浑如漾绿漪,画桡曾不近渔矶。

有时梦落秋江去,短笛横吹载月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