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杨愈太丞之寿州见别

畴昔西州谢法曹,声名籍甚我徒劳。

升沉一府已荒冢,憔悴两人犹二毛。

眼见荣华能几日,心知富贵只秋毫。

淮南鱼美香粳滑,饱去清吟岂不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从前在西州任职的法曹,名声显著却与我无缘。
如今官场沉浮,那地方已是荒坟,我们俩人也都老态龙钟。
亲眼目睹繁华能维持多久,心里明白富贵只是片刻的浮云。
淮南的鱼肉鲜美,香粳饭滑润可口,吃饱后还能清闲吟诗,这难道不惬意吗?

注释

畴昔:从前。
西州: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某个地方。
谢法曹:古代官职,负责司法事务。
籍甚:非常著名。
徒劳:白费力气。
升沉:仕途的起落。
荒冢:荒废的坟墓,比喻废弃之地。
憔悴:形容人瘦弱、疲倦。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指年老。
荣华:荣耀和繁华。
秋毫:极小的事物,比喻微不足道的财富。
淮南:古地区名,今安徽一带。
鱼美:鱼肉鲜美。
香粳:优质稻米。
饱去:吃饱后。
清吟:悠闲地吟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酬杨愈太丞之寿州见别》。诗中,诗人回忆起昔日与友人杨愈在西州共事的时光,感叹法曹(官职)生涯中的声名虽盛,但自己并未能如愿享受。如今,同僚升迁沉浮,人事已非,只剩下他们这些老者相对。诗人感慨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如同秋毫之微,暗示人生无常。最后,他以淮南美食——鱼美香粳为祝愿,希望杨愈在寿州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清高的诗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个人经历之中,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特色。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雷秘校入阙拟官时将登舟过辇下

与君先后发,同走向京华。

羡跃青骊去,将乘乌榜赊。

著鞭辞宿雨,渡水踏春沙。

闻道求为县,应当学种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颖公遗碧霄峰茗

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

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

采时林狖静,蒸处石泉嘉。

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僧元复院枕流轩

寺外寒流驶,开轩静者栖。

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鹥。

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

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

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松门正投宿,竹笠带馀晖。

谁爱杼山句,使君应姓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