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
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松门正投宿,竹笠带馀晖。
谁爱杼山句,使君应姓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在姑苏台附近游历的情景。他独自走过云雾缭绕的山谷,手持简陋的竹杖,涉过寒冷的溪流,山中的孩童亲切地照看他身上的衲衣。傍晚时分,他来到松木门前投宿,竹笠上还留有夕阳余晖。诗人感慨,恐怕只有像韦使君这样的人才会欣赏杼山的美景和诗意。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宁静,以及对山水之间隐逸生活的向往。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阶前去年雪,镜里旧时人。
不觉应销尽,相看只似新。
屠酥先尚幼,綵胜又宜春。
独爱开封尹,钟陵请去频。
千里倦为客,秋归乌榜轻。
过林湘橘暗,收潦楚江清。
晚泊亲鸥鹭,残芳袭杜蘅。
长沙几日到,天际见高城。
杳杳钟初发,昏昏户闭时。
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
醉唱眠茅屋,晓光透槿篱。
荷锄休带月,亭长竖毛眉。
秋树无黄鸟,蝉声亦自哀。
素车新陇去,白马旧宾来。
薤上朝阳露,池中岁劫灰。
短长何足较,嗣子有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