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室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出自清代陈锷的《书室联》。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上联“事能知足心常惬”意味着在处理事物时,如果能够懂得满足,内心就会感到满足和愉悦。这里的“知足”,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满足,更是一种心态上的平衡与和谐,是对生活现状的认可和欣赏。只有当一个人的心境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不被外物所左右,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下联“人到无求品自高”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人品质的提升与追求无关。这里的“无求”,并非指没有欲望,而是指超越了对物质、权力、地位等外在条件的过分追求,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当一个人不再为外在的评价和物质的拥有而困扰,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时,他的品格自然会显得高尚。这种高尚不仅体现在行为上,更体现在心灵深处,是真正的内在美。

整副对联通过“知足”与“无求”这两个关键词,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和,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地位。这样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的压力和焦虑,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1)

陈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张之洞联

曾许敢言,上书我愧陈同甫;

老而入相,当日群期范仲淹。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其论证论学宗旨极纯,乃调和出之,孰为公谅;

以名相名儒生平自许,所表树如此,想见时艰。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廿年杖履追随,忆茗余谭次,潜窥远计深忧,早识孤忠心有病;

一代宗师已杳,愿后哲来贤,继阐学风治术,莫教永叹国无人。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知先大父独深,当海表归骸,有诔痛摅零雨恨;

惟予小子不幸,适箦隅启手,遗言亲授薄冰诗。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