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这首诗是同谷子的《五子之歌(其一)》,创作于唐代。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邦”和“本”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于高处者应有所警惕的提醒。“临下常须驭朽惊”一句,既可以理解为君主应当以宽厚之心治理国家,又暗示了统治者不可忽视底层民众的心声。而“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则描绘了一种长时间的外出未归可能引发的灾难和战争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战乱的预感。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统治智慧和国之大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不详
生卒年、籍贯、姓名均不详。隐其姓名,称。天复中,昭宗避难凤翔,因直赴行朝,上书两卷论十代兴亡理乱之事。昭宗览其书数日,赐以酒食。何皇后暗遣秦王欲诛之,遂奔亡,因咏《五子之歌》以讽谕之。事迹见《鉴诫录》卷二、《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5首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彫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