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一碗泉二首(其一)

远别伊吾整策西,苍茫野色暮云低。

雪泥何处留鸿爪,沙碛频年破马蹄。

塞草春风萌不动,戍灯映月影常迷。

轮台总在天山外,烽靖无烦羽檄飞。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至边疆的壮阔景象与内心感受。首联“远别伊吾整策西,苍茫野色暮云低”以“远别”开篇,点明了离别的沉重与决绝,接着以“苍茫野色暮云低”渲染出辽阔而略带悲凉的边地景色,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颔联“雪泥何处留鸿爪,沙碛频年破马蹄”运用了“鸿爪”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荒凉与艰苦,马蹄在沙地上留下痕迹,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旅途的艰辛。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生活的不易。

颈联“塞草春风萌不动,戍灯映月影常迷”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静谧与神秘。春天的微风似乎无法唤醒沉睡的边塞草木,戍楼上的灯光在月光下显得模糊不清,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尾联“轮台总在天山外,烽靖无烦羽檄飞”以“轮台”代指边疆,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稳定的向往。烽火不再频繁报警,意味着边境安宁,无需再急急传递军情的文书,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边疆安定的欣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边疆的壮丽与艰苦,以及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86)

严金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经一碗泉二首(其二)

风尘仆仆复如何,如许春光客里过。

谋国渐忧耆旧少,谈心差喜故人多。

天边空洒孤臣泪,海上谁挥落日戈。

济世才须经百炼,吾侪虽困莫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经戈克腾木感怀

举世谁堪借箸谋,年来懒上仲宣楼。

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

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

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连木沁口占二首(其一)

万山濯濯色苍凉,满目风沙道路长。

半郭田庐环活水,一丛林树带斜阳。

火州城近春方暖,玉塞人来鬓易霜。

块垒填胸何处吐,侧身天地两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连木沁口占二首(其二)

海上传闻建将坛,男儿何日壮心安。

雕旗影卷三边月,铁笛声销万幕寒。

荒陇驼鸣声飒飒,孤村鸡唱夜漫漫。

卧龙此日如重起,忍使东南草木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