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戈克腾木感怀

举世谁堪借箸谋,年来懒上仲宣楼。

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

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

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经戈克腾木感怀》是清代诗人严金清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联“举世谁堪借箸谋,年来懒上仲宣楼”,开篇即以“借箸”典故,暗喻天下大事无人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当前政局的无奈与失望。仲宣楼,原指东汉文学家王粲登楼远眺,抒发思乡之情,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颔联“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荒凉凄冷的画面。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大地却一片荒芜,没有了生命的迹象。而夜晚,战旗依旧飘扬,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持久,让人心生悲凉。

颈联“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转而关注民生疾苦。诗人呼吁需要有德行的官员(循吏)来体恤百姓,同时也期待朝廷能够选拔有能力的人才(边才)来处理边疆事务。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改善民生的热切期盼。

尾联“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纶扉,古代宫门,这里代指朝廷。诗人希望朝廷能够成为抵御社会动荡的屏障,但面对东南方向的广阔疆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状的描绘,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86)

严金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连木沁口占二首(其一)

万山濯濯色苍凉,满目风沙道路长。

半郭田庐环活水,一丛林树带斜阳。

火州城近春方暖,玉塞人来鬓易霜。

块垒填胸何处吐,侧身天地两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连木沁口占二首(其二)

海上传闻建将坛,男儿何日壮心安。

雕旗影卷三边月,铁笛声销万幕寒。

荒陇驼鸣声飒飒,孤村鸡唱夜漫漫。

卧龙此日如重起,忍使东南草木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清明寓火州次易念堂大令韵

雪泥鸿爪共天涯,为遣离愁酒量加。

佳节清明逢客路,故园儿女卜灯花。

囊中诗满收风景,镜里颜凋感岁华。

济世诸君终有策,治安应胜贾长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清明集同人走马踏青火州城下

廿年身世叹飘蓬,佳节多逢逆旅中。

一夜草生寒食雨,三边春老杏花风。

连畦燕麦迎人绿,异服胡姬照眼红。

莫向天涯伤落寞,平原驰马气犹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