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经戈克腾木感怀》是清代诗人严金清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联“举世谁堪借箸谋,年来懒上仲宣楼”,开篇即以“借箸”典故,暗喻天下大事无人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当前政局的无奈与失望。仲宣楼,原指东汉文学家王粲登楼远眺,抒发思乡之情,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颔联“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荒凉凄冷的画面。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大地却一片荒芜,没有了生命的迹象。而夜晚,战旗依旧飘扬,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持久,让人心生悲凉。
颈联“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转而关注民生疾苦。诗人呼吁需要有德行的官员(循吏)来体恤百姓,同时也期待朝廷能够选拔有能力的人才(边才)来处理边疆事务。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改善民生的热切期盼。
尾联“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纶扉,古代宫门,这里代指朝廷。诗人希望朝廷能够成为抵御社会动荡的屏障,但面对东南方向的广阔疆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状的描绘,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