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山轩为吴公太仆赋

淮西列郡数环滁,密迩京畿接帝都。

此地千年留胜槩,好山四面自盘纡。

鸾翔凤翥形偏异,扆列屏张势不孤。

雨过惊看青崒嵂,云开或见翠模糊。

醒心丰乐名犹在,同醉怀嵩迹已芜。

空睹故基俱寂寞,不知芳草几荣枯。

醉翁去后谁堪继,太仆才高足并驱。

近筑小轩新景界,重开胜地好规模。

峰峦面面呈圭璧,云气时时作画图。

幽谷辟来成别墅,酝泉引得近行厨。

当窗树色团如幄,绕屋松声响似竽。

碧沼养鱼俱锦鲤,平郊放马总龙驹。

牙签宝轴盈髹几,翠管银筝送玉壶。

花气入帘香雾重,竹光浮簟浪纹粗。

烟岚满眼何曾歇,泉石清心只自娱。

终日逢迎无俗侣,常时谈笑集鸿儒。

好将绿野平泉比,莫作商颜谷口呼。

翰苑诸公频赋咏,新诗满卷粲骊珠。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皆山轩的壮丽景色与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景,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首句“淮西列郡数环滁,密迩京畿接帝都”,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皆山轩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紧邻京城,连接帝都,体现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接下来的“此地千年留胜槩,好山四面自盘纡”两句,点明了皆山轩所在之地历史悠久,四周群山环绕,景色宜人。

“鸾翔凤翥形偏异,扆列屏张势不孤”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皆山轩建筑的独特风格,如同凤凰展翅,独立而不孤单。

“雨过惊看青崒嵂,云开或见翠模糊”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云开见山的朦胧美,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变与迷人。

“醒心丰乐名犹在,同醉怀嵩迹已芜”通过对比醒心亭与醉翁亭的遗迹,表达了对过往文人雅聚的怀念与感慨。

“空睹故基俱寂寞,不知芳草几荣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对自然永恒的向往。

“醉翁去后谁堪继,太仆才高足并驱”表达了对继往开来的期待,以及对吴公太仆才能的高度赞扬。

“近筑小轩新景界,重开胜地好规模”展现了对皆山轩扩建的喜悦与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峰峦面面呈圭璧,云气时时作画图”赞美了皆山轩周围的美景,如同画卷般美丽。

“幽谷辟来成别墅,酝泉引得近行厨”描述了皆山轩内环境的幽静与便利。

“当窗树色团如幄,绕屋松声响似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皆山轩内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碧沼养鱼俱锦鲤,平郊放马总龙驹”描绘了皆山轩内外的生机与活力。

“牙签宝轴盈髹几,翠管银筝送玉壶”展示了皆山轩内丰富的藏书与音乐设施,体现了文人生活的高雅。

“花气入帘香雾重,竹光浮簟浪纹粗”通过嗅觉与视觉的双重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烟岚满眼何曾歇,泉石清心只自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愉悦。

“终日逢迎无俗侣,常时谈笑集鸿儒”描绘了皆山轩内文人相聚的场景,充满了高雅与和谐。

“好将绿野平泉比,莫作商颜谷口呼”表达了对皆山轩美好环境的赞美,将其与古代文人隐居之所相比较。

“翰苑诸公频赋咏,新诗满卷粲骊珠”最后以翰林院的文人们频繁赋诗咏赞皆山轩,展现了其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皆山轩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实现。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贡院中偶赋

都城二月礼闱开,海内英贤辐辏来。

丹穴嗈嗈鸣凤鸟,宛河濯濯见龙媒。

天朝科目超前代,午夜奎光烛上台。

圣主临轩思策士,儒臣奉诏共抡才。

棘闱严邃临高阁,藻鉴清明绝点埃。

经术政须求贾董,词华原不重邹枚。

蓝田美玉初离璞,沧海明珠已脱胎。

用世真儒当辈出,校文胜会屡叨陪。

红帘夜永销银烛,翠幕风寒醉玉杯。

早晚尚书催放榜,承恩又喜到蓬莱。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寒食

客里逢寒食,因之一怆神。

对花不成醉,为念白头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过友人故居

故人何处去,柴门掩绿苔。

多情双燕子,春社复飞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春晓

窗下梦初觉,其如幽兴何。

夜来风雨大,门外落花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