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
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 一路上细雨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
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 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
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

注释

清明时节:寒食节后两日为清明节,故寒食、清明常并举。
郊原:郊外原野。
古代风俗,寒食、清明要踏青扫墓,出郊春游。
柳映门:宋代清明寒食节时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东京梦华录》卷七、《梦粱录》卷二均有记载。
修竹寺:长着修长竹子的佛寺。
落花村:飘落花朵的村子。
酒薄:酒味淡薄。
迥:远。
断魂:这里是形容哀伤至极。
故山: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出游郊原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情。诗人运用寂寞的山城、柳树映衬的门庭,以及水边淡烟中的竹寺和雨中飘落花瓣的小村,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画。

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如“清明时节出郊原”直接而简洁地表达了季节与行动,“寂寂山城柳映门”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山城的宁静和柳树映衬下的门庭之美。水边的淡烟脩竹寺和雨中的落花村,都给人以恬静和柔和之感。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全是欣赏自然之美。在“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中,通过对比天气的冷清、酒度的低淡以及地势的辽阔和楼台的高峻,诗人表达了即便是饮酒寻欢也难以忘却心中的忧愁,甚至容易陷入灵魂的断裂之感。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最后,“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一句,以极其深情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回首”不仅是身体上的转头,更是心灵上的一种回望,而“别离心绪向谁言”则表现出一种无处诉说的孤独感,仿佛在问自己,这份离愁究竟该对谁倾诉。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是一首集自然美与情感表达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21)

杨徽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 字:仲猷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
  • 生卒年:921~1000

相关古诗词

禁林宴会之什

星移岁律应青阳,得奉群英集玉堂。

龙凤双飞观御札,云霞五色咏天章。

禁林渐觉清风暖,仙界元知白日长。

诏出紫泥封去润,朝回莲烛赐来香。

二篇称奖恩尤重,万国传闻道更光。

何幸微才逢盛事,愿因史册纪馀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峨眉

嘉州山水地,二蜀最为美。

翠岭叠峨眉,长澜涌锦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句(其五)

青帝已教春不老,素娥何惜月长圆。

形式: 押[先]韵

句(其一)

戍楼烟自直,战地雨长腥。

形式: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