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储令赴韶州乐昌

尝闻韶石下,虞舜古祠深。

至乐久已寂,况持陶令琴。

炎方不道远,一去值秋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曾经听说韶石山下,虞舜的古老祠庙深远幽静。
那至高无上的音乐早已沉寂,更何况是弹奏陶渊明的琴声。
南方炎热之地并不遥远,却偏偏遇上连绵秋雨。

注释

尝闻:曾经听说。
韶石:古代地名,可能指韶山。
虞舜:古代贤君。
古祠:古老的祠庙。
深:深远。
至乐:极乐,指传说中的韶乐。
寂:寂静。
持:拿着。
陶令: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县令。
琴:古琴。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道:说。
值:恰逢。
秋霖:秋天的连绵降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储令赴韶州乐昌》。诗中,诗人以韶石和虞舜古祠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储令即将前往遥远南方韶州任职的深深祝愿。"尝闻韶石下,虞舜古祠深"描绘了韶州的古老与文化底蕴,暗示储令将踏入一段历史的沉淀之中。接着,诗人提到"至乐久已寂,况持陶令琴",暗指古代的盛世欢乐已经消逝,而储令此行可能面临清冷孤寂,只能凭借陶渊明般的雅致来排遣寂寞。最后两句"炎方不道远,一去值秋霖",则表达了对友人旅程艰辛的关切,提醒他南方气候湿热,且正值秋雨连绵,旅途不易。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既有对友人的关怀,又寄寓了对韶州文化的感慨,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婺州通判徐殿丞

疾湍怒蛟龙,不畏东风逆。

沄沄奔长淮,千里在咫尺。

辞梁始及晨,过宋尚未夕。

南州岂难到,何处淹行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送惠勤上人

遽告我行何所之,东南尔土尔自知。

山水佛事不暇说,去何速兮来何为。

公卿贵人见尔喜,为尔买屋丐尔资。

王城幸可乐岁月,野鹤终是思陂池。

去去云霞不容侣,却应来此如前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曾子固苏轼

屈宋出于楚,王马出于蜀。

荀杨亦二国,自接大儒躅。

各去百数年,高下非近局。

钩陈豹尾科,登俊何炳缛。

楚蜀得曾苏,超然皆绝足。

父子兄弟间,光辉自联属。

古何相辽阔,今何相迩续。

朝廷有巨公,讲索无遗录。

正如唐虞时,元凯同启沃。

何言五百载,此论不可告。

二君从兹归,名价同惊俗。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送曾孝宽寺丞宰桐城

啬夫苟有惠,前世犹立祠。

既为邦邑长,必欲风化施。

长松荫公庭,流水循堂基。

俱可助琴弹,亦足忘事縻。

况君公侯家,清尚人所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