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所作的《玄洲倡和十首(其八)火浣坛》中的第八首。诗中,诗人以“真火”和“真人”为象征,探讨了世间变化与永恒的主题。"真火本无候"暗示了无形无常的真理之火,它并无固定显现之时,强调了事物的不可捉摸。"真人自出现"则可能指的是那些洞察宇宙法则、超越世俗的人格化存在,他们仿佛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问埽劫灰馀,几见红莲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劫灰"通常指灾难后的残余,这里暗指世事沧桑;"红莲"则象征纯洁或涅槃重生。诗人询问,在经历了无数劫难之后,又有多少曾经的红莲(即美好的事物)能够经历转变,保持其本质呢?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价值的追寻。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张雨在元代诗歌中对于生命、宇宙和时间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