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得道还同未得人,心无胜负自安神。
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能几人?
这首诗通过对比“得道”与“未得”的状态,探讨了心灵的平和与超脱。诗人以“心无胜负自安神”一句,直接点明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是超越了得失观念的境界。引用“从前古德称贫道”,既是对古代高僧大德修行生活的追忆,也暗示了这种精神追求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最后,“向此门中能几人?”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能够达到如此心境的人实属罕见,强调了这种精神境界的珍贵与难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教中关于内心修养与解脱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对内心世界深入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不详
心空不及道空安,道与心空状一般。
参玄不是道空士,一乍相逢不易看。
此生不息息何时,息在今生共要知。
心息仙因无妄想,妄空心息是休时。
劫火曾将无气吹,不劳心力当时萎。
人天不见风尘起,怖息无招各自归。
人若无心称道情,觑见无明道已明。
人能弘道道能显,道在人中人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