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之后的景象。首句"鸣雨既过渐细微",通过对雨声的描写,表现了雨势渐弱的场面,给人以雨后的宁静感受。紧接着"映空摇飏如丝飞"则是对雨后天空中云雾纷飞情景的生动描绘,这里的“丝”形象化地表达了细雨的柔和与轻盈。
第三句"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更是对室外景物的细腻刻画。这里通过“短草”的静谧与“长条风”的飘逸,展示了雨后的庭院环境,既有生机勃发的一面,也透露出一种淡远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舞石”、“旋应”等词汇营造出一种神奇、灵动的氛围,而“莫自湿仙衣”则隐含了诗人对于清净超然境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中,“眼边江舸”让读者感受到距离上的亲近,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急迫感。全诗以此收尾,不仅传达了对雨后景致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观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既有生机又带有些许超脱感的春日雨后的微妙情境。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
上马迥休出,看鸥坐不辞。
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
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
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