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吊南宜守尉》,通过悲壮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与守卫者的牺牲。
首句“百越谁生祸”,以疑问的语气提出问题,暗示了战争的起源并非自然,而是人为的纷争,引出对战争根源的深思。接着“南宜遂不师”一句,点明了地点和事件,即在南宜这个地方,战争爆发,没有军队前来平息,预示了战事的严峻和无助。
“干戈伤耋老,守尉死城陴”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对老人的伤害以及守卫者为国捐躯的英勇。其中,“干戈”代表战争,“耋老”指年迈之人,“守尉”是地方官员,“城陴”则是城墙,这两句通过对比老人的无辜受害和守卫者的英勇牺牲,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公。
“荒泂招魂远,官军请救迟”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乱中的无奈与绝望。荒野中呼唤亡灵的声音遥远,象征着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无法得到回应;而官军请求救援的请求迟迟得不到响应,则反映了战局的紧迫和救援的困难。
最后,“弱妻携稚子,嗟尔欲何之”表达了对战乱中妇女儿童的同情。弱小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不知何去何从,流露出对战争给无辜民众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无助感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受害者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