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道人爱山出天姿,自谓计黠人嫌痴。

独游名山看不足,每得胜处行为迟。

谁人能知物外赏,世上自有灵中奇。

一行作吏困汩没,便与好境相参差。

脱兔投林今适愿,穷猿得木吾何之。

芒鞋竹杖恣如往,烟蓑雨笠长相随。

青山愈好足力尽,此意未止驽骀疲。

路逢行人说大尹,正见谕蜀扬舲旗。

好贤招邀每虚席,问俗疾苦时褰帷。

才华落落清庙器,诗笔粲粲珊瑚枝。

胸吞楚泽八九尽,气压巫峡群山低。

大峰联娟争媚妩,苍壁徙倚供游嬉。

巴东巴峡古所重,作云作雨今胡为。

有情飞鸢送迎客,无数棹歌来去时。

昔日画图曾见者,何意忽此今逢兹。

迩来丰碑在人口,已与流水争东驰。

政用中和得大体,智出毫末非全施。

不与英声流上国,已有诗卷传江湄。

狼烽长閒士鼓腹,耕陇不见愁生眉。

都门髣髴记分袂,蜀道脩阻常支颐。

持谒见公敢论旧,抚髀顾我清无缁。

樽俎频开闲共话,歌讴聊与民同嘻。

忽然晨旦往东壁,但见山月来峨嵋。

行吟何独壮三峡,在处山林来乞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情感和个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道人爱山出天姿”表明诗人作为一个道家修行者,对山林之美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而“自谓计黠人嫌痴”则显示了他对世人浅薄看法的不屑一顾。

“独游名山看不足,每得胜处行为迟”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享受其中美妙景致时的心境。"谁人能知物外赏,世上自有灵中奇"则是对那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之境界的赞叹。

接下来的几句“一行作吏困汩没,便与好境相参差。脱兔投林今适愿,穷猿得木吾何之”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偶遇美景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生命自由状态的向往。

“芒鞋竹杖恣如往,烟蓑雨笠长相随”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游历山林时的悠然自得,“青山愈好足力尽,此意未止驽骀疲”则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追求和不倦的探索。

“路逢行人说大尹,正见谕蜀扬舲旗。好贤招邀每虚席,问俗疾苦时褰帷”表明诗人在山中遇到过往行人,与之交流,甚至关心世间的善良与疾苦。

“才华落落清庙器,诗笔粲粲珊瑚枝。胸吞楚泽八九尽,气压巫峡群山低”则是对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内在情感的赞美,以及他对自然之力的敬畏。

“大峰联娟争媚妩,苍壁徙倚供游嬉。巴东巴峡古所重,作云作雨今胡为”则是诗人对壮丽山势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他在自然界中感受到的自由与随性。

“有情飞鸢送迎客,无数棹歌来去时。昔日画图曾见者,何意忽此今逢兹”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中的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喜悦,以及偶遇旧友或旧景时的惊喜。

“迩来丰碑在人口,已与流水争东驰。政用中和得大体,智出毫末非全施”则是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纪念,以及他个人对于治理天下的看法和智慧的展现。

“不与英声流上国,已有诗卷传江湄。狼烽长閒士鼓腹,耕陇不见愁生眉”则是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以及在自然中劳作时的情景描绘。

“都门髣髴记分袂,蜀道脩阻常支颐。持谒见公敢论旧,抚髀顾我清无缁”则是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以及他在官场中的态度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樽俎频开闲共话,歌讴聊与民同嘻。忽然晨旦往东壁,但见山月来峨嵋”则表现了诗人在山中与世人的交流,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最后,“行吟何独壮三峡,在处山林来乞诗”则是诗人对壮丽景致的赞叹和他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创作诗歌的心境。

收录诗词(1)

李嘉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

宝墨光分眄禁春,超然晏坐寂怡神。

力辞汉殿从游乐,乞得康庐自在身。

黄屋记曾参扈从,白衣犹忆指山人。

恐虚立马前宵梦,柱下无材忝世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八六子.次筼房韵

乍鸥边、一番腴绿,流红又怨苹花。

看晚吹、约晴归路,夕阳分落渔家。轻云半遮。

萦情芳草无涯。还报舞香一曲,玉瓢几许春华。

正细柳青烟,旧时芳陌,小桃朱户,去年人面,谁知此日重来系马,东风淡墨敧鸦。

黯窗纱。人归绿阴自斜。

形式: 词牌: 八六子

声声慢

轻鞯绣谷。柔屐烟堤,六年遗赏新续。

小舫重来,惟有寒沙鸥熟。

徘徊旧情易冷,但溶溶、翠波如縠。

愁望远,甚云销月老,暮山自绿。

嚬笑人生悲乐,且听我尊前,渔歌樵曲。

旧阁尘封,长得树阴如屋。

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

翠袖薄,晚无言、空倚修竹。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南乡子.夜宴燕子楼

芳水戏桃英。小滴燕支浸绿云。

待觅琼觚藏彩信,流春。不似题红易得沈。

天上许飞琼。吹下蓉笙染玉尘。

可惜素鸾留不得,更深。误剪灯花断了心。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