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自叹》。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谋生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与困顿。首句“自叹何为者”,直接点出内心的感慨,诗人自问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接着,“谋生事事艰”一句,道出了生活的不易,无论是才能还是心力,都显得微不足道。
“才庸心力苦,忧极鬓毛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即使才能平庸,心力交瘁,仍然无法摆脱生活的重压,以至于愁容满面,白发早生。这种形象的描绘,让人感同身受,对诗人的境遇深表同情。
“天下兵方息,人中我独闲。”在战乱平息的背景下,诗人却感到孤独与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忙碌,只有他一人置身事外,显得格外孤单。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普遍现象。
最后,“遗经倘终抱,已分老空山。”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向往,即使在逆境中,仍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希望能在晚年时,与书籍相伴,度过余生。这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