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木绕篱盛,田园向郭斜。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首句“草木绕篱盛”展现了篱笆周围草木茂盛的景象,透露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田园向郭斜”点明了乡村临近城郭的地理位置,显示出农村与城市的和谐交融。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两句,通过农人的日常劳作,如锄豆浇瓜,生动地展示了农耕生活的勤勉与有序。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农夫们朴实无华的田园生活。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茅屋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微风吹过,稻花香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
最后两句“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以傍晚时分的蛙声作为收尾,增添了夜晚的生动与热闹,也暗示着一天劳作的结束,体现出农村生活的恬淡与和谐。
总的来说,梅尧臣的《田家(其二)》通过对田园风光和农人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出宋代乡村生活的宁静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荒村人自乐,颇足平生心。
朝饭露葵熟,夜舂云谷深。
采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谁见秋成事,愁蝉复怨砧。
乔木暗青山,晴川下白鹇。
春云生岭上,积雪在嚣间。
绿草张新翳,柔冠总翠鬟。
时哉养文素,不是杂斑斑。
新春与新岁,时候不相先。
未肯欺残腊,何曾占旧年。
缀条花剪綵,插户柳生烟。
独坐空山里,唯惊节物迁。
言之少室西,定陟轘辕险。
归心不避危,夕枕屡成魇。
秋声故苑空,野气荒陵掩。
独念京洛尘,曾将客衣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