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符锡所作的《次韵酬王太守藩》。诗中以“高才硕望”开篇,表达了对王太守才华与声望的高度评价。接着,“竟何凭”一词转折,暗示了世事无常,即便是高才硕望之人也可能遭遇不公或误解。接下来的“蕉鹿由知梦未真”一句,运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模糊,寓意人生如梦,难以完全把握。
“过化秦川三月雨,豪吟滦海四时春”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秦川的春雨和滦海的四季之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喻了王太守治理地方的成效和影响。这不仅是对王太守政绩的赞美,也是对其个人品格和情怀的颂扬。
“权珰远避徵奇节,泉石东来见主人”则通过对比权贵的回避与自然之美的到来,突出了王太守清正廉洁、不畏权势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王太守人格魅力的钦佩。
最后,“奔走独怜樗散在,征袍空载马蹄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王太守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樗散”比喻自己才能平庸,无法与王太守这样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同时“征袍空载马蹄尘”则暗示了诗人虽有志向,却未能实现,只能空怀抱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太守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人格,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追求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