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广闻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系列中的第一百三十首。诗中运用了云门和雪窦这两个禅宗公案中的角色来比喻世间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
“云门以势欺人”,云门在这里象征着强势的一方,以自己的力量或地位去压迫他人,表现出一种霸道的姿态。“雪窦抑强扶弱”则描绘了雪窦的角色,他代表了对抗强权、扶持弱小的形象,试图平衡社会的不公。
“捡点将来,总是外道见解。”这句话则表达了对这种简单二元对立观点的批判。它指出,将世界仅仅分为强者与弱者,并以此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是一种偏颇的、非佛法的见解。真正的佛法智慧,应当超越表面的对立,看到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和众生平等的本质。
整首诗通过对比云门和雪窦的行为,以及对“外道见解”的批评,传达了一种更为深刻、全面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强调了佛法中关于慈悲、智慧和内在平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