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维崧所作的《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繫数词楮尾七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未能专心读书和射猎的感慨,以及对年华逝去、未能真正亲近所爱之物的遗憾。
“余年二十,粗晓读书兼射猎。” 开篇两句,诗人回顾自己二十岁时的状态,虽已略懂读书与射猎,但并未能深入其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
“三十蹉跎,鼓瑟吹篪奈若何。” 这两句则转而描述了自己在三十岁时的境况,感叹时光流逝,即使想通过弹奏乐器来寄托情感,也显得无能为力,充满了对岁月匆匆的无奈。
“堪怜阿堵,垂老讵曾亲识汝。” “阿堵”在这里指代的是诗人所珍视的事物或人,诗人自问是否值得在晚年才真正认识它们,表达了对过去未能珍惜的深深悔恨。
“沟水东西,何用男儿意气为。” 最后两句,诗人以沟水东流、无法逆转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不可逆性,指出即使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反思,深刻地探讨了时间、成长、遗憾与珍惜的主题,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