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题石城峭壁

离宫长蓬蒿,画栋落花綵。

翠华不复游,空馀石城在。

马蹄踏云霞,鸟声隔烟霭。

老僧喜客来,山中深似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和韵题石城峭壁》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画面。首句"离宫长蓬蒿"写出了昔日宫殿如今被杂草丛生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画栋落花綵"进一步渲染了宫殿的衰败,曾经的繁华已成过往,只剩下凋零的花朵点缀着残垣断壁。

"翠华不复游,空馀石城在"表达了对皇权不再、人迹罕至的感慨,"翠华"代指皇家仪仗,"石城"则象征着坚固的遗迹。接下来的"马蹄踏云霞,鸟声隔烟霭"通过动态的马蹄声和隐约的鸟鸣,展现了山间空旷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老僧喜客来,山中深似海"以老僧的出现为转折,引入一丝人情味,虽然环境偏远,但仍有僧人在此修行,反映出山中的宁静与超脱。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哲思。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偕杨善卿丘以敬刘载民游法云寺以色即是空分韵得即字

驾言招提游,系马日之夕。

黍酒浓滴珠,松风暗笼漆。

朝士昼鸣珂,山僧夜飞锡。

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形式: 古风

病中寄即休上人

床头药裹列,门外芳草荣。

庭閒午阴转,睡觉馀香清。

曹吏日三谒,幽鸟时一鸣。

岂不好驰逐,但恐劳吾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

孤峰峙平畴,松杉夹飞岭。

古剑池独奇,两壁插天井。

晃疑将军拜,灵泉奔老耿。

深惟著蛟螭,净莫容虬黾。

昔试盘陀锋,斩斲寻尺矿。

兆瘗银凫多,气结金虎猛。

至今王霸业,堪笑未全骋。

何如吾同游,俯仰无少哽。

小吴不满目,坐览三万顷。

风高塔铃语,日昃萝衣冷。

香积饷醍醐,法喜得隽永。

嗟嗟蛾眉仙,尝来弄光景。

踪迹留雪泥,宇宙寄泡影。

九京倘可作,当为折简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车簇簇行

李陵台西车簇簇,行人夜向滦河宿。

滦河美酒斗十千,下马饮者不计钱。

青旗遥遥出华表,满堂醉客俱年少。

侑杯小女歌《竹枝》,衣上翠金光陆离。

细肋沙羊成体荐,共讶高门食三县。

白发从官珥笔行,毳袍冲雨桓州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