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炳之惠茶

平生心赏建溪春,一邱风味极可人。

香包解尽宝带胯,黑面碾出明窗尘。

家园鹰爪改呕泠,官焙龙文常食陈。

于公岁取壑源足,勿遣沙溪来乱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一生都对建溪的春天情有独钟,那里的景色和风情非常迷人。
解开香气扑鼻的香包,里面藏着珍贵的宝石腰带,连灰尘都显得明亮如碾过的黑面。
家乡的鹰爪茶已经不再粗糙,变得醇厚;官家烘焙的龙井茶常常陈年老味。
于公每年从山谷源头取水充足,但要防止沙溪的水混入,以免破坏了真正的味道。

注释

平生:一生。
心赏:喜爱欣赏。
建溪:地名,指建溪地区。
春:春天。
邱:同‘丘’,小山。
风味:特色,风情。
极可人:非常吸引人。
香包:装有香料的袋子。
宝带胯:贵重的宝石腰带。
黑面:指茶叶。
碾出:经过研磨。
明窗尘:明亮窗户上的灰尘,形容干净。
家园:家乡。
鹰爪:指鹰爪茶,一种粗糙的茶。
呕泠:形容茶汤醇厚。
官焙:官方烘焙。
龙文:龙井茶的别称。
常食陈:经常食用陈年老茶。
于公:泛指某位尊者或官员。
岁取:每年取用。
壑源:山谷的源头。
足:充足。
勿遣:不要让。
沙溪:另一条溪流。
乱真:混淆真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谢王炳之惠茶》,通过对建溪春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高品质茶叶的深深喜爱。首句“平生心赏建溪春”表达了他对建溪春茶的一生热爱,认为其风味独特,令人陶醉。接下来的两句“香包解尽宝带胯,黑面碾出明窗尘”,形象地描绘了茶香四溢,连珍贵的宝带和明亮的窗户都为之增色,暗示了茶的香气浓郁和制作工艺的精细。

“家园鹰爪改呕泠,官焙龙文常食陈”中,“鹰爪”形容茶的形状如鹰爪般紧实,“呕泠”则形容茶汤清新,而“官焙龙文”则赞美了官方焙制的茶叶纹理如龙纹般精美,即使是陈年老茶也依然品质上乘。最后两句“于公岁取壑源足,勿遣沙溪来乱真”,诗人叮嘱朋友王炳之,每年采摘建溪源头的优质茶叶即可,不必担心沙溪的茶叶混杂其中,影响了建溪春茶的纯粹口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不仅展示了建溪春茶的美妙,也体现了诗人对茶艺的高雅品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谢何十三送蟹

形模虽入妇女笑,风味可解壮士颜。

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兴生江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谢张宽夫送棕耳颂

菜茹之品棕耳君,乖龙割耳鳖脱裙。

张子羞我助贫餐,桑鹅楮鸡不足云。

曲肱一饱南风薰,万事于我如浮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谢张泰伯惠黄雀鲊

去家十二年,黄雀悭下箸。

笑开张侯盘,汤饼始有助。

蜀王煎藙法,醢以羊彘兔。

麦饼薄于纸,含浆和咸酢。

秋霜落场谷,一一挟茧絮。

飞飞蒿艾间,入网辄万数。

烹煎宜老稚,罂缶烦爱护。

南包解京师,至尊所珍御。

玉盘登百十,睥睨轻桂蠹。

五侯哕豢豹,见谓美无度。

濒河饭食浆,瓜菹已佳茹。

谁言风沙中,乡味入供具。

坐令亲馔甘,更使客得与。

蒲阴虽穷僻,勉作三年住。

愿公且安乐,分寄尚能屡。

形式: 古风

谢送宣城笔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閒写吏文书。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