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行经夹沟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暝色下沧洲”,以“瞑色”点明时间已晚,天色渐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舟行近夹沟”,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诗人的行进方向,夹沟的水道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幽深和神秘。
接着,“樵归争唤渡,渔唱忽惊鸥”,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砍柴的人们在归途中争相呼唤摆渡人,而渔民的歌声突然响起,惊飞了栖息的海鸥,这样的场景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古墓侵沙岸,居人傍驿楼”,诗人笔下的景物由自然转向人文,古墓与现代居住区的并置,以及靠近驿站的房屋,展示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最后,“留城应在望,欲访赤松游”,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远方找到像古代隐士赤松子那样的避世之所,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