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其三)

日上气暾江,雪晴光眩野。

记取到家时,锄耰吾正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马]韵

翻译

太阳升起照亮江面,雪后天晴阳光耀眼。
记得回家的时候,我正握着农具锄头劳作。

注释

日:太阳。
上:升起。
气暾:温暖的光芒。
江:江面。
雪:雪后。
晴:晴朗。
光:阳光。
眩:耀眼。
野:野外。
记取:记住。
到:到达。
家:家。
时:时候。
锄耰:锄头和耰(一种农具)。
吾:我。
正:正好。
把:握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冬日暖阳下的雪后初晴景象,以及农事劳作的情形。

"日上气暾江,雪晴光眩野"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雪后初晴的画面。太阳升高,温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使得江水泛起波纹,同时也让雪后的世界充满了明亮与生机。这里,“气暾”形容暖和的气息,而“眩野”则是说雪后晴空中的阳光反射在积雪覆盖的大地上,形成了一片耀眼的景象。

"记取到家时,锄耰吾正把"两句,则转向农事劳作的场景。诗人似乎是在提醒自己或他人,到了家的时候要记得去拿起锄头(一种农具,用来翻土、除草等),表明这个时候是开始农忙的时刻。这不仅反映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劳动生活的亲近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日常劳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情感寄托。同时,这也反映出苏轼在诗歌创作中常有的自然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特点。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