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望月》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雨洗秋空净,当头月正明”,以雨后的秋空与明亮的月亮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雨后的天空被洗涤得格外清澈,一轮明月高悬于天际,照亮了整个世界,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颔联“树高风有力,池满水无声”,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谧。高大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每一阵风吹过都蕴含着力量;而池塘里的水虽然满溢,却悄然无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平静与深邃。
颈联“承乏经三载,蹉跎忽半生”,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这三载的时间里,诗人或许经历了许多,但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度过了一半的人生。这一联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尾联“常仪绝尘翳,圆缺尔同情?”则深化了主题,提出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常仪,即永恒的规律或法则,诗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经历多少困难与挫折(比喻为“尘翳”),最终都会遵循自然的规律向前发展。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中圆满与缺憾并存现象的理解与同情,暗示了对生命中美好与不完美共存的接纳与欣赏。
整体而言,《望月》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