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送张史君

父老一杯酒,争劝史君留。

可怜桃李千树,无语送归舟。

听得拈笙玉指,都把万家遗爱,吹作许离愁。

倚醉袖红湿,生怕夕阳流。问君侯,今几日,到东州。

还家时候,次第梅已暗香浮。

只恐道间驿使,先寄调羹消息,归去总无由。

鼎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炎正的《水调歌头·送张史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挽留,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父老一杯酒,争劝史君留”两句,表现了乡亲们对即将离开的人的挽留之情,通过举杯邀请史君停留,展现了一种浓郁的情谊。

“可怜桃李千树,无语送归舟。”这里的桃李春色正盛,但在送别的场合,却显得无言以对,只能眼睛着那即将远去的归舟,心中充满了不舍和依恋。这种描写增添了离别时的惆怅情绪。

“听得拈笙玉指,都把万家遗爱,吹作许离愁。”这一句通过对音乐的描摹,传递出一种深远的情感。史君在离开之际,听到美妙的笙音,每一个音符都似乎带着人们的祝愿和不舍,这些情感在心中汇聚成一片离愁。

“倚醉袖红湿,生怕夕阳流。”诗人通过对酒宴场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饮酒至醉但仍旧担忧时光易逝的心情。袖子因酒而潮湿,更显得离别之际的不舍与惆怅。

“问君侯,今几日,到东州。”这一句询问史君何时抵达东州,透露出对远行者的关心和牵挂。

“还家时候,次第梅已暗香浮。”这里预示着史君归家的时间,当春天过后,梅花已经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这种描写既是季节的转换,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只恐道间驿使,先寄调羹消息,归去总无由。”诗中表达了对途中的信息传递可能会让远方的人先得知消息,从而增加离别之痛。同时也担心自己在归去时,将无法再见到史君。

“鼎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志向与未来规划,表明即将结束仕途的忙碌,准备去寻访古代隐逸之地——赤松林,以实现个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离别时的复杂心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期待和向往。

收录诗词(58)

杨炎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 生卒年:1145—?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七)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华。

半生湖海,谁念今日老还家。

独把瓦盆盛酒,自与渔樵分席,说伊政声佳。

竹马望尘去,倦客亦随车。听熏风,清晓角,韵梅花。

人家十万,说尽炎热与咨嗟。

只恐棠阴未满,已有枫宸趣召,归路不容遮。

回首江边柳,空著旧栖鸦。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玉人歌

风西起。又老尽篱花,寒轻香细。

漫题红叶,句里意谁会。

长天不恨江南远,苦恨无书寄。

最相思,盘橘千枚,脍鲈十尾。鸿雁阻归计。

算愁满离肠,十分岂止。倦倚阑干,顾影在天际。

凌烟图画青山约,总是浮生事。

判从今,买取朝醒夕醉。

形式: 词牌: 玉人歌

生查子

金莲照夜红,玉腕扶春碧。

曲妙遏云行,人好欺花色。

欢生酒面浓,笑染炉香湿。

饮尽十玻璃,月堕东方白。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诉衷情令

露珠点点欲团霜。分冷与纱窗。

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征燕尽,塞鸿翔。

睇风樯。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