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希真入洛

一踏红尘又五年,倦游翻作送行篇。

春花秋月谁无分,伊水崧云自有缘。

我比嵇康犹更懒,子追元亮故应贤。

因归望讯忘机老,买个鱼舟费几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乃北宋文学家李处权所创作,名为《送希真入洛》。从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一踏红尘又五年,倦游翻作送行篇。"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的无奈,以及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在这里,“一踏红尘”指的是脚踏尘世,而“又五年”则暗示时间的长久和流转。接着“倦游翻作送行篇”表露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春花秋月谁无分,伊水崧云自有缘。"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美景与人事的交织。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明月,是每个人都能享有的自然景观;而“伊水崧云”则象征着特定的情感联结,暗示诗人与友人的不解之缘。

"我比嵇康犹更懒,子追元亮故应贤。" 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名士嵇康和元亮,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朋友的赞赏之情。嵇康以其高洁自持闻名,而诗人却认为自己的懒惰更胜一筹;而子孙追随元亮,则是因为后者的贤能。

"因归望讯忘机老,买个鱼舟费几钱。" 最后的两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因归望讯”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关切,而“忘机老”则是希望朋友能够在新的旅途中忘却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苍老。最后,“买个鱼舟费几钱”则是一种生活上的简单愿景,渴望一种平淡而自由的生存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事交织的情感描写,以及对友情深度的赞赏和不舍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巨山

士为知已用,亦为知已死。

嘉哉孔文举,特达惟荐祢。

寥寥千载后,此事今已矣。

俯仰常有怀,邂逅过愿始。

襄阳紫微公,操行见所履。

字如入草蛇,诗继馀霞绮。

家声凤凰池,盍在金门里。

三年民父母,政事粲可纪。

倦游丐閒归,解绂如脱屣。

东山宁久卧,行为苍生起。

要观补衮功,左右圣天子。

小人不更事,岂解令公喜。

平生万卷书,不直一杯水。

颓然衰病馀,所存今复几。

与世竟悠悠,逢人但唯唯。

从公文字饮,德言方在耳。

胡为舍我去,衣袖不可禠。

离合亦偶然,世事皆如此。

声出已复吞,相顾泪如洗。

形式: 古风

送李巨源

我世君家居里同,异时德邻饱过从。

论文高摘屈宋艳,结交远蹑管鲍踪。

嗟我不识丈人行,喜君雅有前辈风。

靖康三月虎狼去,长安城中一再逢。

笑谈未了已吹断,五年千里一转蓬。

只知兵戈事奔窜,岂料樽酒陪从容。

清溪照人山入座,莺声已老春事空。

人生一世太草草,客舍百事尤匆匆。

和文已远典型在,芝兰玉树庭砌中。

况君屡持使者节,至今能声满河东。

丞相方须幕中画,国士之顾必所蒙。

开元贞观望公等,天子不在咸阳宫。

形式: 古风

送李全甫

已斲长篇饯女生,君犹从我觅诗行。

穷途白眼何须怪,乱世苍颜不足惊。

南国旌旗犹灭没,中原豺虎正纵横。

苏湖亦产人头豆,为问扁舟底远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范才元

古云七尺躯,不及一尺面。

纷纷阅人久,过眼今乃见。

吾弟外门杰,籍甚东周彦。

澜翻倒三峡,浩博横万卷。

不减王夷甫,似是曹子建。

抱负三十年,始遇相君荐。

声名彻当宁,赐对金銮殿。

乃不留石渠,颇动荐绅叹。

大藩须按察,此事君亦漫。

遥知闭斋阁,幽讨在几案。

岁月局上消,山水琴中玩。

官池本不浑,慎勿惊鱼乱。

明年麦秋残,荔子承清宴。

即席洒椽笔,可酢风味献。

归来佐中与,密勿膺帝眷。

不忍话艰难,江淮尚酣战。

乃翁月旦评,饱学富文翰。

当年蒙赏音,好我置华馔。

侑觞出歌舞,色温微笑粲。

回头隔生死,拊事脸必泫。

而今百无堪,老大足忧患。

读书秪自误,株愚不知变。

平生一丘壑,竞此岂其慢。

正可卷而怀,安于素贫贱。

故乡无巢归,客子斗身健。

功名要晚就,婚嫁须早办。

浮萍偶相值,怅此临岐饯。

更待南雁回,书来警衰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