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两岸百花深,皓月飞空雪满林。

为爱良宵清似昼,独来江畔试幽寻。

东风送冷春衫薄,花月堪怜难掷却。

孤月何能夜夜圆,繁花易遣纷纷落。

搔首踟蹰江水滨,月明忽遇弄珠人。

红妆笑入花丛去,并作江南肠断春。

月转江亭花影动,数声娇鸟枝头弄。

侵晓分途踏月归,连宵应作春江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春江花月夜》由清代诗人王锡所作,描绘了春夜江边的美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春江两岸百花深”,开篇即以繁花盛开的春江景象引入,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意。接着,“皓月飞空雪满林”一句,将皎洁的月光与银白的树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诗人借月光之下的林木,描绘出一幅如雪覆盖的冬日景象,巧妙地将季节转换的意象融入春夜之中。

“为爱良宵清似昼,独来江畔试幽寻”,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夜晚的热爱,独自漫步于江畔,试图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探寻些什么。这种孤独而又充满期待的行径,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东风送冷春衫薄,花月堪怜难掷却”,通过春风的轻拂和薄衫的感受,进一步展现了春夜的凉爽与清新。同时,诗人对花月的怜爱之情溢于言表,难以割舍。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

“孤月何能夜夜圆,繁花易遣纷纷落”,诗人以月亮的盈亏变化和花朵的盛衰更替,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月亮不能夜夜圆满,花朵也不能长盛不衰,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搔首踟蹰江水滨,月明忽遇弄珠人”,在江边徘徊之际,诗人偶遇一位月下弄珠的女子,这一偶然的相遇,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神秘。女子的红妆与笑声,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温暖与欢乐。

“红妆笑入花丛去,并作江南肠断春”,女子的离去,让诗人感到一丝忧伤,仿佛春天即将逝去,引发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月转江亭花影动,数声娇鸟枝头弄”,随着月亮的移动,江亭旁的花影开始摇曳,枝头传来几声娇嫩的鸟鸣,这些细微的变化,为夜晚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侵晓分途踏月归,连宵应作春江梦”,诗人踏着月光回家,心中充满了对这次春江花月夜的美好回忆,或许在接下来的夜晚,他将会梦回这片美丽的江畔,重温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春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

王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潮

风激沧溟立,惊涛拍翠峦。

朝昏存大信,天地涌奇观。

皎日雷频作,秋江雪早寒。

贾帆收欲尽,千里水弥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灰七姑辞

红缯张筲箕,斜插海棠杏,灶前舁来灶下请。

小妇荐清茶,中妇陈白饼,大妇拜致辞,烛花弄鬟影。

种粳种秫须多收,养蚕新丝十倍抽。

不愿生儿近王侯,但愿蕃息滋羊牛。

小姑灵感识人意,髹箸重重书作字。

筲箕频动小姑回,瓦炉香烬柏子灰。

稚男收拾枣栗去,门前箫鼓喧春雷。

形式: 古风

马草行

沧洲烽火彻夜红,援师奉调来南中。

援师五千马万匹,所过军营吹筚篥。

县官索草修经临,朱票纷纭远所出。

家家并日办马槽,办豆事办莝草刀。

草船满满连百艘,马草积如山岳高。

援师驱马江干过,馀草零星弃道左。

老农束取负担归,然草煮豆聊充饿。

吏胥首告盗官货,哀哉愚民家顿破。

形式: 古风

登祝融峰顶宿上封寺

梯空蹑晴霓,振衣祝融顶。

俯视七十峰,茫然堕烟井。

湘流失湾澴,洞庭馀溟涬。

目穷日月乡,袖拂天汉影。

回首苍梧云,飘飖度前岭。

太阳汲新泉,石鼎瀹苦茗。

肺腑添清凉,丹元溢光景。

麾斥隘八区,幽灵惬孤秉。

徘徊会仙桥,晴崖发娟靓。

绝壁有行迹,仙路细如绠。

虬松生古岩,翠叶光炯炯。

灵秀天所钟,应与兹山永。

倒景回明霞,大地总澄莹。

归来宿上封,一枕山云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