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野渡家园杂兴(其一)

幽人非嗜石,适意在嶙峋。

万形何足多,一卷未为贫。

山奚必泰华,水奚必海滨。

藏珠川乃媚,韫玉璞足珍。

傥存丘壑意,可障世俗尘。

烟霞从此生,自足怡性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隐士并非酷爱奇石,关键在于心情舒畅在山石的崎岖不平。
世间万物何足挂齿,拥有一卷书并不算贫穷。
山不必非得是泰山华山,水也不一定非要靠近海边。
深藏于山水间的珍宝才显得妩媚,未经雕琢的美玉本身就足够珍贵。
只要心中有山有谷的情怀,就能抵挡世俗的尘埃。
从此生活在烟霞之间,自能得到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快乐。

注释

幽人:隐士。
嗜:酷爱。
嶙峋:崎岖不平。
万形:万物。
足:值得。
一卷:一本书。
未为:不算。
泰华:泰山、华山。
海滨:海边。
藏珠:深藏珍宝。
川乃媚:显得妩媚。
韫玉璞:未经雕琢的美玉。
足珍:足够珍贵。
丘壑:山川山谷。
世俗尘:世俗尘埃。
烟霞:云雾霞光。
怡性真:内心满足和真正的快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幽人非嗜石,适意在嶙峋"表明诗人并不沉迷于物质的享受,而是喜欢居住在山水之间的自然环境中。"万形何足多,一卷未为贫"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即便是拥有很少的物质财富,只要有书籍的陪伴,也不会感到贫乏。

接下来的几句"山奚必泰华,水奚必海滨。藏珠川乃媚,韫玉璞足珍"描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欣赏,以及对内在美好之物的珍视。这里的“奚”字有选择、适宜的意思,表明诗人对于居住环境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

中间两句"傥存丘壑意, 可障世俗尘"透露出诗人想要保留内心的宁静,不愿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最后两句"烟霞从此生,自足怡性真"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肯定和享受,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快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理想。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野渡家园杂兴(其二)

雅士酷爱竹,无肉饥亦忍。

即之俗自祛,对此酌宜引。

好尚契子猷,题咏迈元稹。

二友独与交,十客何敢并。

丈夫意气豪,少年精爽紧。

春至长子孙,班班森玉笋。

形式: 古风

和野渡家园杂兴(其三)

谁谓野烧生,恶草不须薙。

为萧易成丛,滋蔓或布地。

不别小人俦,恐昧前贤意。

舞茵含晴曛,经带摇轻吹。

拂拂来野香,萋萋动幽思。

坐对一庭芳,煮茶消午睡。

形式: 古风

和野渡赋双竹松梅古风

挺然昂霄蟠涧阿,彼美松者非凡槎。

千林摇落乃孤秀,舞春杨柳徒傞傞。

翛然照水溪一涯,彼美梅者非凡葩。

冰姿皎洁抱清独,漫山桃李徒繁华。

昔人品题信不苟,每以此木配此花。

伊谁挈置小盆盎,高标盘曲良可嗟。

然虽矫揉失真性,幽香贞色仍堪誇。

况分瑞竹与鼎立,岁寒之侣何以加。

竹尤挺特过二者,逸鞭吐秀如兰芽。

两枝撑出露头角,一类襁褓髻未丫。

于中此更拔其萃,似觉小异如孟嘉。

会从尺寸达寻丈,摩拂穹汉生云霞。

可亲雅与书帙称,相对慎勿肉食奢。

君之取友莫此尚,此友宁久留君家。

须知调鼎待佳实,岂但水影誇横斜。

须知大才作隆栋,岂但古干森虬蛇。

虚心劲节岂无用,宁在楚楚仪容佳。

为龙致雨行矣神,变化轰雷掣电与世驱奸邪。

形式: 古风

和雪吟

庖无美炙惟野蔌,爨无积薪用劳轴。

夜半烹酒和雪吞,剩喜吾庐银作屋。

须臾清气散入脾,不觉吟肩楼耸玉。

映书更宜剔鱼蠹,拥被那肯作龟缩。

饱看衮衮来玉尘,搥璧断圭随所触。

地凝瑞气盈欲尺,水剪飞霙出犹六。

化工纤巧妙无伦,春卉秋葩总成仆。

最欣岁岁为农祥,散作阳和遍云谷。

去年一白兆年丰,幸为民力舒穷蹙。

今年将见腊前三,欲为民生洗荼毒。

不思金帐饮羊羔,不思朱门厌酒肉。

目前多幸苟全生,稍得伸眉犹胜哭。

可怜赤子寒欲僵,生理不遗升斗蓄。

忧时老杜徒咏嗟,破庐冻死宁令独。

闭门犹喜得高眠,绝胜鲁公书食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