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端午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罗绮照中流。

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

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

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

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

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

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

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鉴赏

此诗《八声甘州·端午》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与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喧阗”二字描绘了端午节时热闹非凡的景象,人们在水中嬉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水面。“罗绮照中流”则以“罗绮”比喻人群,形象地展现了端午节的盛况,而“中流”则点明了活动的地点是在河流之中。

接下来,“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一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了一幅画面:有人独自乘着小舟,在笔床和砚匣的陪伴下,静静地享受着端午的清凉时光。这里的“冷处夷犹”,既指环境的凉爽,也暗含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特有的风情,沅湘之地的端午习俗与普通的节日不同,有着独特的韵味,不与其它地方混同。这里巧妙地将地域特色融入了端午的氛围之中。

“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清静的向往,他似乎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独自享受着秋天的清爽。

“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这一句,诗人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杜牧曾留下关于端午节的诗句,而如今,同样的场景已不再,只有诗人的思绪在空中飘荡。

“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描绘了突然间天色变暗,一场暮雨来临,人们纷纷回到岸边,靠近了朱红色的楼房。这既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生活瞬间变化的感慨。

最后,“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夜晚风灯闪烁、船只交错的场景难以忘怀。每当回想起这些画面,心中总会涌起一丝丝的感动与怀念。

“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则是对离别情绪的抒发。彩丝千结象征着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希望亲人能妥善保存这些记忆,让离愁别绪得以延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与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既有对传统节日的赞美,也有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

此恨君知否。问何年、香消南国,美人黄土。

结绮新妆看未竟,莫报诸军飞渡。

待领略、倾城一顾。

若使金瓯常怕缺,纵繁华、千载成虚负。

琼树曲,倩谁谱。重来庚信哀难诉。

是耶非、乌衣朱雀,旧时门户。

如此江山刚换得,才子几篇词赋。

吊不尽、人间今古。

试上雨花台上望,但寒烟衰草秋无数。

听嘹唳,雁行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丙午生日自寿

马齿加长矣。向天公、投笺试问,生余何意。

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

惶愧煞、男儿堕地。

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

惊伏枥,壮心起。直须姑妄言之耳。

会遭逢、致君事了,拂衣归里。

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

累公等、他年谥议。

班范文章虞褚笔,为微臣、奉敕书碑记。

槐影落,酒醒未。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吴庶宁七十索词,书以寿之

旷达如君几。几曾夸、乌衣列戟,向来门第。

咫尺樊笼偏谢却,裹足软红尘里。

应自信、筹之熟矣。

惟有闲身消受得,第二泉、如镜山如绮。

判岁月,此中寄。人生适意为佳耳。

莫空过、持螯时节,听鹂天气。

茶局纵横纱帽侧,一笑纷纷斗蚁。

那更觅、参同真契。

辛苦还丹兼辟谷,总输君、独悟长生理。

看玉树,绕阶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

四壁秋花卷。问谁为、柴桑写照,俗尘俱遣。

天与高寒风格在,簌簌清霜欲泫。

背素障、光浮鱼茧。

随例玉盘承露冷,傲慈恩、一抹纱笼浅。

和雁字,碧空展。斜规隙月看逾显。

错教人、图成没骨,粉圆脂扁。

餐尽落英聊解佩,舐掌何愁嗾犬。

只妒影、兰膏未免。

接得芙蓉城主牒,许众香、北面吾分典。

更位置,烛奴剪。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