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太守新创东亭

使君心智杳难同,选胜开亭景莫穷。

高敞轩窗迎海月,预栽花木待春风。

静披典籍堪师古,醉拥笙歌不碍公。

满径苔纹疏雨后,入檐山色夕阳中。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称登门礼孔融。

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州长的心思难以相同,选择美景建亭景色无穷。
高大的窗户迎接海上的明月,预先种植花木等待春风的吹拂。
静静地研读古籍可以效仿古人,沉醉于笙歌之中也不妨碍公务。
雨后小径上青苔稀疏可见,夕阳照进屋檐,山色更显宁静。
特别适合邀请徐孺子这样的贤人留宿,最适合以孔融之礼拜访。
政务虽简,不妨常来欣赏游玩,更何况在政绩之余还有余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在海边新建一座东亭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首句“使君心智杳难同”表达了对领袖洞察秋毫、心思深不可测的赞叹,"选胜开亭景莫穷"则写出了官员精选佳境建造亭阁,以享受无尽的美好风光。

接下来的“高敞轩窗迎海月”、“预栽花木待春风”描绘了亭内外的布置,轩窗高大,可以尽收海上明月;而庭院中则提前种植了花木,以待来春的生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把握季节变化的智慧。

“静披典籍堪师古”、“醉拥笙歌不碍公”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亭中研读经典、品味雅乐,既沉浸于古人的智慧,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醉意,而这种私人空间的享受并不会影响到公共职责。

“满径苔纹疏雨后”、“入檐山色夕阳中”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亭间小径在细雨之后长满了青苔,整个亭子被晚霞和山色的柔和光线所笼罩。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称登门礼孔融”两句中,"偏宜"意味着尤其适合,"下榻延徐孺"可能是指亭中的雅座适合文人墨客的休憩;而"最称登门礼孔融"则表明这位太守在待客方面颇有名声,与古代以礼仪著称的孔融相比。

最后,“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则是诗人对自己职责与个人生活之间取得平衡的自信表达,尽管公务繁忙,但也能抽空享受这些美好,并且在治理国家时还有余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亭阁布置以及个人文化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作为官员如何在公务之余保持个人修养和艺术享受。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寄庐山白大师

长忆寻师处,东林寓泊时。

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

泉美茶香异,堂深磬韵迟。

鹿驯眠藓径,猿苦叫霜枝。

别后音尘隔,年来鬓发衰。

趋名方汲汲,未果再游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新秋有感

门巷凉秋至,高梧一叶惊。

渐添衾簟爽,顿觉梦魂清。

暗促莲开艳,乍催蝉发声。

雨降炎气减,竹引冷烟生。

戍客添归思,行人怯远程。

未逢征雁下,渐听夜砧鸣。

张翰思鲈兴,班姬咏扇情。

音尘两难问,蛩砌月空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献中书张舍人

仙桂从攀后,人间播大名。

飞腾谐素志,霄汉是前程。

持宪威声振,司言品秩清。

帘开春酒醒,月上草麻成。

丹陛凌晨对,青云逐步生。

照人裴玉莹,鉴物宪陂明。

下直无他事,闲游恣逸情。

林僧开户接,溪叟扫苔迎。

煮茗山房冷,垂纶野艇轻。

神清宜放旷,诗苦益纵横。

馀刃时皆仰,嘉谋众伫行。

四方观启沃,毕竟念孤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献乔侍郎

位望谁能并,当年志已伸。

人间传凤藻,天上演龙纶。

贾马才无敌,褒雄誉益臻。

除奸深系念,致主迥忘身。

谏疏纵横上,危言果敢陈。

忠贞虽贯世,消长岂由人。

慷慨辞朝阙,迢遥涉路尘。

千山明夕照,孤棹渡长津。

杜宇声方切,江蓠色正新。

卷舒唯合道,喜愠不劳神。

蝉客陪清论,渔翁作近邻。

静吟穷野景,狂醉养天真。

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

九霄恩复降,比户意皆忻。

却入鸳鸾序,终身顾问频。

漏残丹禁晓,日暖玉墀春。

鉴物心如水,忧时鬓若银。

惟期康庶事,永要叙彝伦。

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

几多沈滞者,拭目望陶钧。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