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其一)和香岩上元韵

便晴也是不曾晴。不怕金吾禁行。风雨动乡情。

梦灯火、扬州化城。

少年跌宕,谁家娇小,绕带到天明。昨夜月还生。

但惊破、霓裳数声。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太常引(其一)和香岩上元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便晴也是不曾晴。不怕金吾禁行。”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界突变天气的情绪,尽管晴朗也不过是短暂的假象,更不畏惧官府的禁令限制自己行走。这里的“金吾”指的是古代负责夜间巡逻、维持秩序的官吏。

“风雨动乡情。梦灯火、扬州化城。” 这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土的深切怀念。在这里,“风雨”象征着变迁和不定,而“梦”则是对美好往昔的一种逃避。扬州作为历史上繁华一时的地方,现在却在战乱中化为废墟,这强烈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少年跌宕,谁家娇小,绕带到天明。” 这句话描写的是年轻时期的活力和自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少年”指代着充满活力的青春,“娇小”则是指细腻、柔美的生活状态,而“绕带到天明”则象征着希望这种美好的状态能够持续到天亮。

“昨夜月还生。但惊破、霓裳数声。” 这两句通过对比昨夜与今晨,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在这里,“昨夜月”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追忆,而“但惊破”则表示这种美好的记忆被现实中的不和谐声音所打断。

整首诗通过对比晴朗与风雨、梦境与现实、少年与成熟等主题,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邃的历史感。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其二)寿李同知

此公去暑似新秋。吏毒一句句。行县胜监州。

觉甘雨、随车应求。

鹭清为酒,螺清为寿,起舞祝君侯。急召也须留。

廿四考、中书到头。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忆旧游.和巽吾相忆寄韵

渺山城故苑,烟横绿野,林胜青油。

甚相思只在,华清泉侧,凝碧池头。

故人念我何处,堕泪水西流。

念寒食如君,江南似我,花絮悠悠。

不知身南北,对断烟禁火,蹇六年留。

恨听莺不见,到而今又恨,睍睆成愁。

去年相携流落,回首隔芳洲。

但行去行来,春风春水无过舟。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押[尤]韵

忆江南.二月十八日,臞轩约客,因问晏氏海棠开未,即携具至其下,已盛甚

花几许,已报八分催。

却问主人何处去,且容老子个中来。花外主人回。

年时客,如今安在哉。

正喜锦官城烂漫,忽惊花鸟使摧颓。世事只添杯。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秦娥(其一)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

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

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