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岸花临水发

笑笑傍溪花,丛丛逐岸斜。

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

照灼如临镜,䒠茸胜浣纱。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花朵儿在溪边微笑,一丛丛沿着河岸倾斜。
早晨它们在川上迎着日出开放,夜晚在水边映着晚霞绽放。
它们光彩照人如同对着镜子,柔软的花瓣比浣洗过的纱还要美。
春天来到武陵的路上,有多少株花儿从仙人的居所飘落。

注释

笑笑:形容花朵儿盛开的样子,带有一种生动活泼的意味。
傍:靠近,依偎。
浦中霞:水边的晚霞,浦指河流入海的地方。
照灼:光彩照耀。
临镜:对着镜子,这里比喻花朵在水面的倒影。
䒠茸:形容花朵密集而柔软的样子。
浣纱:洗纱,这里形容纱经过清洗后的洁白柔软。
武陵道:武陵是古代地名,常用来代指桃花源,象征理想中的仙境。
落仙家:指花瓣随风飘落,仿佛来自神仙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溪边景象。诗人通过对花开花落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美丽画面。

“笑笑傍溪花,丛丛逐岸斜”中的“笑笑”形容花朵生机勃勃,如同微笑般绽放,“傍溪花”指的是那些在溪边开放的花卉,而“丛丛逐岸斜”则表达了花开得十分茂密,几乎覆盖了整个岸边,给人以丰盛之感。

“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描绘了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白天时,阳光照耀在河面上,如同花朵一般绽放;到了夜晚,则是水中的倒影如同霞光般闪烁,显示出诗人对日夜更替中美景的细腻感受。

“照灼如临镜,䒠茸胜浣纱”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春天的景色比作明亮如镜的光泽和精致如丝线的细腻。这里的“照灼”强调了阳光在水面上的反射,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临镜”则是形容光线清晰,犹如映照在镜子上一般。“䒠茸胜浣纱”中的“浣纱”意指细腻的丝线,这里的“䒠茸”则是形容春天气候温暖和煦。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中,“春来武陵道”直接点出了季节背景,即诗人所在的武陵地区已经迎来了春天。“几树落仙家”则是在描绘春风吹拂下,花瓣轻飘,仿佛是仙境般美丽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捕捉,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美好时光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收录诗词(8)

包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诗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 号:吴中四士

相关古诗词

阮公啸台

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门,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形式: 古风

武陵桃源送人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国子张主簿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

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

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形式: 古风

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

晨登翅头山,山曛黄雾起。

却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

暾日衔东郊,朝光生邑里。

扫除诸烟氛,照出众楼雉。

青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

苍茫远郊树,倏忽不相似。

万象以区别,森然共盈几。

坐令开心胸,渐觉落尘滓。

北岩千馀仞,结庐谁家子。

愿陪中峰游,朝暮白云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