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九)

雍容美少年,博览诸经史。

尽号曰先生,皆称为学士。

未能得官职,不解秉耒耜。

冬披破布衫,盖是书误己。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广泛阅读各种经史书籍。
他被尊称为先生,都被称作学者。
然而他未能获得官职,也不懂得耕田务农。
冬天还穿着破旧的布衫,大概是因为读书耽误了他的生活。

注释

雍容:形容举止大方,仪态优雅。
美少年:年轻且外表出众的男子。
博览:广泛阅读。
诸经史:各种经典和历史书籍。
尽号曰:都被称为。
先生: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皆称:都叫。
学士:学者或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未能:没有能够。
得官职:得到官位。
不解:不懂得。
秉耒耜:拿着农具耕田。
冬披:冬天穿着。
破布衫:破旧的衣服。
盖:大概。
书误己:读书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于一个美少年的赞美和对其学识的肯定。雍容美少年,是在形容这个年轻人的风度和气质,他不仅外表出众,而且博览群书,对诸经史有深入的研究。在古代社会,这样的学问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因此他被称为先生,同辈的人也都愿意以“学士”相称。

然而,尽管这个少年才华横溢,却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成功,没有得到官职。诗中写道他“不解秉耒耜”,这句话表达了他的无奈和困惑,因为在那个时代,读书人往往是为了做官,而学问与做官之间似乎应该有一种直接的联系,但这个少年却未能如愿。

最后两句“冬披破布衫,盖是书误己”则更深一层地描绘了他的境遇。冬天,他不得不穿着破旧的布衣,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与他所追求的学问似乎并不相称。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忽视和不公正待遇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这个美少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察。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一)

昨日何悠悠,场中可怜许。

上为桃李径,下作兰荪渚。

复有绮罗人,舍中翠毛羽。

相逢欲相唤,脉脉不能语。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二)

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

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

犊子又生儿,积数无穷已。

寄语陶朱公,富与君相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四)

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

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

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

应是别多年,鬓毛非旧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六)

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

出语无知解,云我百不忧。

问道道不会,问佛佛不求。

子细推寻著,茫然一场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