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杂诗(其三)

不逆凶渠诈,当须报使回。

君恩固宽大,虏意每嫌猜。

义举初难废,兵端莫浪开。

要知情伪审,往事验方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不应违背凶残的敌人设下的骗局,应当等待使者返回报告情况。
国君的恩典本就宽宏大量,但敌人的意图常常充满猜忌。
正义的行为起初难以放弃,但开启战端必须谨慎,不能随意发动。
要明辨真伪,通过考察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未来之事。

注释

不逆:不应违抗。
凶渠:凶残的敌人。
诈:欺诈。
报使回:使者回报。
君恩:国君的恩典。
固:本来。
宽大:宽宏大量。
虏意:敌人的意图。
义举:正义的行为。
初难废:起初难以放弃。
兵端:战端。
浪开:随意发动。
情伪:真伪。
审:明辨。
往事:过去的经验。
验:验证。
方来:未来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壬午杂诗·其三》。诗中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上的感受和处境。

“不逆凶渠诈,当须报使回。” 这两句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朝廷的忠诚与迫切的心情。“凶渠”指的是险恶的地方或情况,“诈”则是欺骗之意。这里强调的是即便身处险恶不平之地,也要坚守诚信,不做欺骗之事,及时回报朝廷。这体现了诗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正直立场。

“君恩固宽大,虏意每嫌猜。” 这两句则表达的是作者对于君王恩泽的感激与对周围态度的警觉。“君恩”指的是君主的恩惠,“宽大”是宽宏大量之意;而“虏意”则可能指的是边疆民族或他族人士的心思,"嫌猜"则表达了一种被怀疑的担忧。这里反映了作者感受到了来自上级的宽容与信任,同时也在提防着他人的误会和猜疑。

“义举初难废,兵端莫浪开。” 这两句强调的是正义之举一开始就不应轻易放弃,以及对战争的谨慎态度。“义举”即是基于正义的行动,“初难废”表明这种行为在起始时就很重要,不可废弃;“兵端”指的是战争的端绪或开端,"莫浪开"则告诫我们要有所保留,不要轻率地开始战斗。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正义与和平的重视。

“要知情伪审,往事验方来。” 最后两句则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历史经验的借鉴。“要知”即是要了解,“情伪”指的是真假难辨的情感或事情;“审”则是审慎之意。"往事验方来"则是在告诫我们应该通过验证过去的事情,来吸取教训。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自守与警觉,以及对于正义、和平的坚持。同时也透露出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感和对历史经验的重视。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壬午杂诗(其五)

已分依人老,犹期振袂还。

有愁供白发,无力买青山。

北驾方传跸,西师已度关。

孤臣忧国泪,东首落馀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壬午杂诗(其四)

关内攻城战,淮东却敌兵。

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

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

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壬午杂诗(其一)

黄屋非尧意,讴歌有启归。

德参羲昊古,事与汉唐非。

喜气传千嶂,皇风浃九围。

胡亡固无日,智勇旧沈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王鸥盟别去久之有诗继韵

急桨冲烟去,奚奴唤不应。

清吟继囊锦,妙句琢壶冰。

天远暮云碧,江寒秋练澄。

怀人心欲折,愁坐对青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