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事如斯岂所期,当年与子辨华夷。
数人心力能回变,廿载流光坐致悲。
不反江河仍日下,每闻风雨动吾思。
重逢莫作蹉跎语,正为栖栖在乱离。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的作品,名为《沪江重晤秋枚》。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的悲凉感受。
“国事如斯岂所期”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当时国家形势的不满与失望。“当年与子辨华夷”则是回忆过去与友人们讨论边疆之事的情景,显示了诗人早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数人心力能回变”表明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并应对时代的变化,“廿载流光坐致悲”则是诗人个人对于时光易逝、壮志未酬所感到的深深哀伤。
“不反江河仍日下”这句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每闻风雨动吾思”则是说每当听闻风雨声响,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绪。
最后两句“重逢莫作蹉跎语,正为栖栖在乱离”,诗人表达了与旧友重逢时不愿多言,以免因言语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伤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正处于纷扰复杂、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中。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描绘,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悲观情绪,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社会大众的心声。黄节作为清末民初的过渡人物,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怀,这首诗正是如此。
不详
且从湖上说宣南,别后能为数日谭。
汝已杨花伤逝水,我才秋梦了优昙。
两人结习今俱尽,一世沉冥孰更堪。
闲却夏来劳倦意,坐看山翠作浮岚。
谁喻湖干伫立人,才从江上息车尘。
来寻种蠡图存地,少聚萍蓬遇合身。
长客自嗟逾壮后,好山难买避兵邻。
眼前菱藕鱼虾美,不识他年孰主宾。
净几横琴晚寒,梅花落在弦间。
我欲清吟无句,转烦门外青山。
兢业初无蹊径,缉熙本有光明。
自觉自知自信,何思何虑何营。
镜里人情喜怒,空中云气纡萦。
孔训于仁用力,箕畴王道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