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道间

萧萧风雨问南关,客里单衣八月寒。

灯火数家栖逆旅,江山千里走卑官。

飘零岐路凭诗纪,寂寞襟怀借酒宽。

亟写音书寄乡国,北山高卧尽平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秋风秋雨中询问着南方的城关,身处异乡的我穿着单衣感受着八月的寒冷。
几家灯火映照在旅馆中,我在广阔的江山间做着微小的官职奔波。
流离失所的生活只能靠诗歌记录,孤独的心情只能借酒暂时舒缓。
我急切地写下书信寄向故乡,只愿北山的宁静能带给我全部的平安。

注释

萧萧:形容风雨声。
风雨:指自然天气。
南关:南方的城门或关隘。
客里:旅居他乡。
单衣:单薄的衣服。
栖逆旅:住在旅馆。
江山:代指广阔的地方。
卑官:地位低微的官员。
飘零:流离失所。
岐路:岔路口,比喻人生的转折点。
诗纪:用诗歌记录。
寂寞:孤独。
襟怀:心情,胸怀。
酒宽:借酒消愁。
亟写:急切地书写。
音书:书信。
乡国:故乡。
北山:北方的山,这里可能象征故乡。
高卧:隐居,闲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风雨中的凄凉情怀和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萧萧风雨问南关"中,"萧萧"形容了秋夜的风声,"南关"或许指的是诗人行经之地,也可能是心中所向往的方向。"客里单衣八月寒"则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寒冷,即使是在夏末的八月,穿着单薄的衣服也难免感到凉意。

"灯火数家栖逆旅"一句,通过少数几家的灯火,映照出诗人作为旅人的孤独生活。"江山千里走卑官"则透露出诗人仕途不顺,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不得已而辗转于外。

"飘零岐路凭诗纪"表达了诗人借助写诗来记录自己飘泊的旅途生活。"寂寞襟怀借酒宽"则是说在寂寞难耐的情绪中,诗人通过饮酒来宽慰自己的心怀。

"亟写音书寄乡国"一句,显示了诗人急于将自己的声音和书信送回家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最后一句"北山高卧尽平安"则是希望家中的亲人们都能安居平安,即使自己远在他方,也只能心怀这样的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沉的乡愁。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庚申病中作

六十三年忧患乡,人言晚景尚悠长。

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證生微茫。

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

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摄养贻天殃。

头目昏眩手足不能动,偃然一榻殊徬徨。

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

纵然未即致幻化,惟恐废弃难安强。

人生修短固定数,不必以此萦吾肠。

枝披叶殒待风寒,根本弗固安能当。

平生踪迹等一梦,未必可保风灯光。

儿女满前无顾恋,家山何许莫思量。

是非得失一勾断,万事尽付之遗忘。

宁神定虑听造物,至此收拾甘归藏。

门前风月正清朗,符到即去庸何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庚戌过浯溪读中兴碑

峿山一何青,浯水一何绿。

上有唐朝碑,苍崖与天矗。

清庙仿遗音,灵武号实录。

其笔走风雷,其文贵金玉。

曾经两贤手,足耀千载目。

后来纪名氏,前镵后且续。

岂无黄绢辞,中寓白圭读。

一辞不敢措,我惧此碑辱。

虽然勿泥古,咏叹岂不足。

岳将降甫申,吾皇车攻复。

将墨东海水,且汗南山竹。

勒功岱嵩顶,岂但清溪曲。

形式: 古风

勉时思王和尚留

面壁者十年,桑下者一宿。

时止则止行则行,可久则久速则速。

时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

三年牢落此山中,禅衲争归众魔伏。

平时欲定方外交,白石清泉正相属。

我归师去人谓何,毋乃欲善其身独。

巾瓶到处即为家,何必江湖苦驰逐。

若还飞锡出门去,此一瓣香谁与续。

得住且住则为佳,敬以此为上人祝。

形式: 古风

禹柏(其一)

奕奕衡山禹甸之,功成手植万年枝。

苍然柯派孤根出,如见九州疏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