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蝉喝

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

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

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

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景象中的蝉鸣,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先,“秋雁写遥天”,以雁阵在遥远的天空中翱翔,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雁群的飞行轨迹仿佛在天际书写着秋天的故事。

接着,“园柳集惊蝉”,描述了园中柳树上聚集的蝉,它们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听觉体验。这里的“惊”字,不仅指出了蝉鸣的突然和强烈,也暗示了蝉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进一步描绘了蝉的活动场景。蝉们在树枝间争相鸣叫,又在落叶之前展翅飞翔,展现了它们在秋季的活跃状态和生命力。这种竞争与活力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动态美。

“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通过风与声音的关系,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互动。在高风中,蝉鸣显得更加急促,而在树的近旁,则能感受到声音的连续性。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听觉上的感受,也隐含了对自然界微妙联系的理解。

最后,“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以“长杨”比喻蝉鸣的持久与不息,表达了对蝉鸣之美的赞叹。同时,将蝉鸣与古代音乐家蔡邕的琴弦相提并论,既是对蝉鸣艺术性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人文艺术之间关联的思考。这句话暗示了自然之声与人类艺术之间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94)

张正见(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 字:见赜
  • 籍贯:南朝陈清河东武城

相关古诗词

秋晚还彭泽诗

游人及丘壑,秋气满平皋。

路积康成带,门疏仲蔚蒿。

山明云气画,天静鸟飞高。

自有东篱菊,还持泛浊醪。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还彭泽山中早发诗

摇落山中曙,秋气满林隈。

萤光映草头,鸟影出枝来。

残暑避日尽,断霞逐风开。

空返陶潜县,终无宋玉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良人万里向河源,娼妇三秋思柳园。

路远寄诗空织锦,宵长梦返欲惊魂。

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

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

时分年移竟不归,偏憎寒急夜缝衣。

流萤映月明空帐,疏叶从风入断机。

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

形式: 古风

赋得阶前嫩竹

翠竹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前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