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良人万里向河源,娼妇三秋思柳园。

路远寄诗空织锦,宵长梦返欲惊魂。

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

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

时分年移竟不归,偏憎寒急夜缝衣。

流萤映月明空帐,疏叶从风入断机。

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远离家乡、远赴边疆后,所经历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首联“良人万里向河源,娼妇三秋思柳园”,以对比手法开篇,将丈夫的远行与女子的思念巧妙地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距离感和时间上的相思之苦。

颔联“路远寄诗空织锦,宵长梦返欲惊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女子虽能寄诗表达思念,但远方的丈夫无法收到,徒增伤感;夜晚的长梦,既寄托了对丈夫的思念,也因梦醒后的现实而感到惊惧。

颈联“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运用了象征手法,飞蛾围绕烛火,象征女子对丈夫的执着思念;衰草侵阶,暗喻女子内心的衰败与孤独。

尾联“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描绘了女子面对镜子时的无奈与痛苦,即使想打扮一番,却因情绪波动而无法完成;弹奏的音乐也因内心的情绪而变得杂乱无章。

最后,“时分年移竟不归,偏憎寒急夜缝衣”表达了女子对丈夫归期的期盼与失望,以及在寒冷冬夜为丈夫缝制衣物的辛劳与深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女子在丈夫远离后的孤独、思念、期待与无奈,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94)

张正见(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 字:见赜
  • 籍贯:南朝陈清河东武城

相关古诗词

赋得阶前嫩竹

翠竹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前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采桑

春楼髻梳罢,南陌竞相随。

去后花丛散,风来香处移。

广袖承朝日,长鬟碍聚枝。

柯新攀易断,叶嫩摘前萎。

采蘩钩手弱,微汗杂妆垂。

不应归独早,堪为使君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日出东南隅行

重轮上瑞晖,西北照南威。

南威年二八,开牖敞重闱。

当垆送客去,上宛逐春归。

鬓下珠胜月,窗前云带衣。

红裙结未解,绿绮自难徽。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三妇艳词十一首(其一)

大妇避秋风,中妇夜床空。

小妇初两髻,含娇新脸红。

得意非霰日,可怜那可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