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三)

羽书百道起黄尘,一马临江入紫宸。

国耻不言教战士,时危亟欲选才人。

空馀跋扈桓宣武,岂有勤王温太真。

燕雀巢堂朝夕计,延秋门外走踆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动荡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情况,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首句“羽书百道起黄尘”,以“羽书”象征紧急军情,形象地描绘出战事频发、烽火连天的紧张局势。“一马临江入紫宸”,则展现了边疆将领单骑赴京,直面朝廷的壮烈情景,暗含着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之情。

“国耻不言教战士”,强调了在国家遭受耻辱之时,应激发战士们的斗志,而非言语上的安抚。“时危亟欲选才人”,则表达了在危急时刻,急需选拔贤能之士来拯救国家的迫切心情。

接下来,“空馀跋扈桓宣武,岂有勤王温太真”,通过对比桓温(历史上著名的跋扈将军)和温庭筠(唐代诗人,以《菩萨蛮》闻名),表达了对当时缺乏真正能为国家效力的英雄的感慨。桓温虽有勇力,但行事专横,而温庭筠虽才华横溢,却非军事领袖,暗示了当时社会缺少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

最后,“燕雀巢堂朝夕计,延秋门外走踆踆”,以“燕雀”比喻那些在朝廷中谋取私利的小人,他们每天都在策划着自己的利益,而真正的救国之士却在门外徘徊,无法进入权力中心发挥作用。这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腐败与混乱,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和对现实状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英雄缺失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收录诗词(26)

张笃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邓艾庙

奇兵未厄一丸泥,绵竹悬军万仞梯。

奄忽当涂更典午,翻嫌多事邓征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游通天岩阳行先隐处

兰楫乱奔流,笋舆出幽徼。

涧路凌高寒,晴空恣雄眺。

越彼停云冈,石势愈巉峭。

仙源湛水木,万古藏僻奥。

鬼斧亦何工,玲珑凿一窍。

硕人此盘礴,千秋俨遗庙。

仰瞻愧后尘,冥搜托前导。

更穷邃洞纡,忽讶悬崖倒。

群山青蒙蒙,惟闻猿狖叫。

既异少文游,良慰康乐好。

缅想开辟初,矫首发长啸。

待缉薜荔裳,来卧芙蓉峤。

为问岩栖僧,荒萝几人扫?

形式: 古风

哭汪三韩

送我南游日,传杯颇尽欢。

那知成永别,犹记劝加餐。

落木秋城暗,归舟暮雨寒。

依稀追饯处,到眼剧悲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阿玉

阿玉殊堪忆,春来见面稀。

去年方解语,临别一牵衣。

卤井黄沙路,潮滩白板扉。

昨逢邻曲道,日日望予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