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赴洞庭舟中作

阊门曙色欲苍苍,星月高低宿水光。

棹举影摇灯烛动,舟移声拽管弦长。

渐看海树红生日,遥见包山白带霜。

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阊门在清晨的曙光中显得灰蒙蒙的,星星月亮倒映在水面。
船桨摇动,影子使灯火闪烁不定,小船移动,声音拉长了管弦乐。
渐渐地看到海边的树木在晨光中显出红色,远处的包山像带上了一层霜。
出了城门已经走了十五里,只希望能慢慢欣赏一曲《霓裳羽衣》。

注释

阊门:苏州古城的一个城门。
曙色:黎明的光线。
星月高低宿水光:星星和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上下浮动。
棹举:划船的动作。
影摇灯烛动:船桨的影子使灯火摇曳。
舟移:船只移动。
管弦:泛指音乐。
海树红生日:海边的树木在日出时显出红色。
包山: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山,也叫穹窿山。
白带霜:像被霜覆盖的样子。
出郭:出城。
十五里:古时长度单位,约等于现在的七点五公里。
慢霓裳:《霓裳羽衣曲》的一种慢节奏版本,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乘船出发的景象和心情。"阊门曙色欲苍苍"一句,生动地捕捉了拂晓时分天边渐渐泛白的情景;"星月高低宿水光"则表现了夜未尽消退之际,星辰与月亮倒映在水中的美丽画面。接下来的两句"棹举影摇灯烛动,舟移声拽管弦长"通过对桨影摇曳、船上油灯摇晃以及绕过船索的琴弦发出的声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晨航中的动感和静谧。

随后,"渐看海树红生日,遥见包山白带霜"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表达。诗人从近处海边的红色新叶到远方包围着一层霜雪的山峰,都能捕捉到其中的美。在这样的描绘中,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晨曦中的温暖和冬日的清凉。

最后两句"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航行了一段距离,并且通过演奏一曲缓慢的乐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慢霓裳"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音乐曲目或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表明诗人在这一路上,是如何地沉浸于自然之中,同时也融入了艺术创作。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己心境和行为的简洁叙述,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早兴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早行林下

披衣未冠栉,晨起入前林。

宿露残花气,朝光新叶阴。

傍松人迹少,隔竹鸟声深。

闲倚小桥立,倾头时一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早饮醉中除河南尹敕到

雪拥衡门水满池,温炉卯后煖寒时。

绿醅新酎尝初醉,黄纸除书到不知。

厚俸自来诚忝滥,老身欲起尚迟疑。

应须了却丘中计,女嫁男婚三径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早服云母散

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

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

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