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姑苏怀古二首(其二)

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

鹳鸣山欲雨,鱼跃水多风。

城带晚莎绿,池连秋蓼红。

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芬芳小径环绕着吴宫,在落日余晖中千帆降落。
鹳鸟鸣叫预示山雨将来,鱼儿跳跃因水中风起。
城墙边晚霞映衬着绿色的莎草,池塘连接处秋蓼花泛红。
当年在国门之外,谁能真正理解伍子胥的忠诚。

注释

香径:芳香的小路,可能指种有花木的小径。
吴宫:古代吴国的宫殿,这里代指苏州或江南地区的历史遗迹。
千帆:形容船只众多。
落照:夕阳的余晖。
鹳鸣:鹳鸟的叫声,鹳是一种大型涉禽。
山欲雨:山间景象预示着即将下雨。
鱼跃:鱼跳出水面。
水多风:水面因风而起波澜。
城带:城墙周围,如同带状。
晚莎:傍晚时分的莎草,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池连:池塘相连。
秋蓼:秋天的蓼草,蓼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
国门:国家的城门,这里比喻为国家的边境或重要的地理位置。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忠:忠诚。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句,融入了历史人物和深厚的情感。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忠诚品格的赞扬。

“香径绕吴宫”一句,设定了诗歌的场景在古代的吴地,即今天的苏州附近。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香径,即花开的道路,这里用来形容吴宫周围的美丽景致,给人以深刻印象。

“千帆落照中”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水上交通图景。千帆连连,帆影交错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中,展示了当时吴地水运发达和商业活跃的场景。

接下来的“鹳鸣山欲雨”和“鱼跃水多风”,则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鹳鸣声中带有一丝秋意,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化,而鱼跃水面,则是江南特有景观,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知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把握。

“城带晚莎绿”和“池连秋蓼红”,诗意更加深邃。城墙上的野草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翠绿,而池塘中的蓼科植物在秋天绽放出鲜明的红色,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缅怀和不舍。

最后,“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一句,则是诗人引入历史人物伍员,表达了对其忠诚品质的赞美。伍员是西汉初年的忠臣,他在边关坚守职责,直至去世。这里提及他,是为了强调忠诚不渝的重要性,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

西岩泉落水容宽,灵物蜿蜒黑处蟠。

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

云开星月浮山殿,雨过风雷绕石坛。

仙客不归龙亦去,稻畦长满此池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

藤杖叩松关,春溪斸药还。

雨晴巢燕急,波暖浴鸥闲。

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

忆归师莫笑,书剑在人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重游綀湖怀旧

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

鵩鸟赋成人已没,嘉鱼诗在世空传。

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邻笛旧山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重赋鹭鸶

何年去此地,南浦满凫雏。

云汉知心远,林塘觉思孤。

低飞下晚树,独睡映新蒲。

为尔多归兴,前年在五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