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渔(其一)

终焉可伯为,不愿为渔子。

当时渭阳人,自是直钓耳。

今非结网身,岂有得鱼喜。

试身风波间,特用豢妻子。

古今同为渔,意义不相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最终选择孤独,不愿做渔夫。
当年在渭阳的人,本就只求直截了当的垂钓。
如今身份不同,哪里还会为捕鱼而喜悦。
尝试投身风浪,只是为了养活家人。
古今虽都是渔者,但内心世界大相径庭。

注释

终焉:最终。
可伯:孤独。
渔子:渔夫。
当时:当年。
渭阳人:渭阳之地的人。
直钓:直接钓鱼,不求其他。
今非:如今不再是。
结网身:编织渔网的身份。
得鱼喜:因捕鱼而喜悦。
试身:投身。
风波间:风浪之中。
豢:养活。
妻子:家人。
古今:古今之间。
同为渔:同样是渔者。
意义不相似:但内心追求或意义不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不愿为渔子。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渔夫生活的不屑一顾,并非如古时之渔父那般纯粹。现今之渔,已非单纯以捕鱼为生,而是充满了世俗的纠缠与复杂。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社会变化所带来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一种感慨。

诗中的“终焉可伯为,不愿为渔子”,表达了诗人的不愿意。"当时渭阳人,自是直钓耳"则是在回忆古代渭阳的渔父,他们捕鱼只是为了生计简单直接。而今之渔父“今非结网身,岂有得鱼喜”,则暗示现实中的渔夫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只为生活所迫,不再是出于本心的喜悦。

"试身风波间,特用豢妻子"一句,则是在描绘现代渔父在风浪中试炼自己,并且还要养家糊口,这种生活远比古代复杂和艰辛。最后,“古今同为渔,意义不相似”,则是总结全诗的主旨,即古代与现代虽然都是渔父,但背后的含义、价值观念却大相径庭。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渔夫的生活状态和内在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现代社会复杂性以及价值多元化的一种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中夜二首(其二)

扰扰从俗为,日与所学戾。

茫茫坐三复,心面自相愧。

守道恶从人,取俗患高世。

谁令二者异,不得一吾致。

形式: 古风

中夜二首(其一)

昼日苦卒卒,忽焉不加思。

长夜漫不眠,起复日所为。

所为浩多愧,不与初心期。

虚云圣贤学,实从世俗归。

虽耻犹奈何,长歌涕垂颐。

形式: 古风

中秋望月

月形何完完,秋静气弥放。

玉轮困瑕颣,投掷去天仗。

前无衡轭施,凭谁挽能上。

回旋天地周,驰骋固已壮。

古今磨不磷,刚耿固可谅。

予欲假之游,自投上穷亢。

东折扶桑枝,西塞昧谷旷。

天机与回斡,日驭纵休畅。

苟留扬辉中,无复颠侧怅。

是谋敢吾专,行矣天帝访。

传闻天路艰,蹉蹶就沦丧。

帝居深九阍,有谒未易傍。

鬼神喜阴暗,陈列忌忠亮。

进知自致艰,退使斯谋妄。

回头暮堂上,萤爝光相望。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乌鸱

雄乌无空冲,雌乌无定飞。

一巢不易成,两口千柴枝。

已高惧风颠,已下忧人窥。

欲集更自翔,既安复重移。

乌巢又生乌,复哺犹可期。

鸱枭亦有巢,母死子后飞。

呜呼造物者,于此竟谁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