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镜湖□□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在镜湖上泛舟那天,湖中尚未长出蔓延千里的莼菜。
那时没有像贺知章那样的贵宾,谁能认出我这被贬谪的仙人。
面对四季常在的雪景吟诗,回忆起曾在三座仙岛上度过的春天。
厌恶听到吴越败亡的消息,宁愿在长江边洗耳不闻世事。

注释

我:诗人自称。
泛:泛舟,乘船游览。
镜湖:地名,指浙江绍兴的鉴湖。
日:时候,那一天。
未生:还没有长出。
千里莼:形容莼菜生长茂盛,蔓延很远。
时无:当时没有。
贺宾客:指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里代指能赏识自己的人。
谁:哪一个。
谪仙人: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李白曾被贺知章如此称赞,这里诗人自喻。
吟对:对着...吟诗。
四时雪:四季不化的雪,可能指想象中的仙境或比喻高洁的情操。
忆游:回忆游历。
三岛: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岛,比喻美好的地方。
春:春天,美好时光。
恶闻:讨厌听到。
亡越事:指越国灭亡或泛指令人不快的战乱消息,越为古国名,此泛指地域。
洗耳:表示不愿听,源自许由洗耳的典故,表示清高。
大江滨:长江边,此处象征远离尘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镜湖畔的一次独自游历的情景。"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清晨无边的水面上泛舟,四周尚未长出芦苇,只有悠闲的自己一人的情境。"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中缺乏知音的孤独感受和自喻为“谪仙人”的超脱。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展示了诗人的情感纵横与丰富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能够在雪花纷飞的季节里找到吟咏的乐趣;另一方面,对于曾经游历过的三岛之春又充满了怀念。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情感起伏。

最后两句"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哀伤和逃避现实的声音。"恶闻亡越事"指的是对古越国灭亡故事的厌恶听闻,而"洗耳大江滨"则象征着他希望在广阔的江水边净化自己的耳朵,抹去那些不愿意听到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镜湖之泛,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干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其一)

山立秪盈寻,高奇药圃阴。

风涛打欲碎,岩穴蛰方深。

藓点晴偏绿,蛩藏晓竞吟。

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依韵和干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其二)

徒劳水府寻,宛在玉堂阴。

兰圃安虽窄,盆池映转深。

山僧来尽爱,诗客见先吟。

若是买花者,年年不计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终南山

终朝异五岳,列翠满长安。

地去搜扬近,人谋隐遁难。

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

为问红尘里,谁同驻马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经故洛城

卜世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山河徒自壮,周召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

但馀崩垒在,今古共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