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行

戚促戚促,黄雀啄我屋。

为言黄雀勿相逐,北山弩儿开,南山火云暴。

沧海故交分,谁者为心腹。

拔剑捎网罗,身为知己戮。

生不逢凤凰,坐盼双鸿鹄。

山长路险与心违,不如薄暮空仓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黄雀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以黄雀为象征,抒发了对世态炎凉、友情难寻的感慨。

首句“戚促戚促,黄雀啄我屋”描绘了一幅黄雀在屋檐下啄食的画面,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接着,“为言黄雀勿相逐,北山弩儿开,南山火云暴”,诗人以黄雀为对象,劝其不要追逐,而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其他景象,如北山之弩箭已拉开,南山之烈日如火云般炽热,暗示世事变幻莫测,难以预料。

“沧海故交分,谁者为心腹”表达了诗人对于旧友离散、难以找到知音的深深忧虑。“拔剑捎网罗,身为知己戮”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自己在寻找理解与支持的过程中,遭遇的误解与伤害,如同拔剑除去了网罗,却因此成为他人的牺牲品。

“生不逢凤凰,坐盼双鸿鹄”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的无奈与失望,比喻自己未能遇到像凤凰那样的明君或鸿鹄般的贤士,只能孤独地等待。

最后,“山长路险与心违,不如薄暮空仓宿”则是对人生旅途的总结,山高路远,与内心的愿望背道而驰,不如在黄昏时分,选择一个空旷的仓库作为栖息之所,暗示诗人对现实的妥协与自我安慰。

整首诗以黄雀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复杂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夜听蜀僧弹琴

春江江水连江陌,月照行舟送行客。

蜀僧弹我绿绮琴,能使一声江水白。

一弦韽韽迟流云,再弦低似曲中君。

复有六弦七弦遍,冷冷万象散幽沉。

忽续忽断声离澌,枞枞楚楚纷横披。

错落千珠满客耳,前听后听回回喜。

倏尔夜色失天河,空馀江水微微波。

昨宵东院琵琶起,琵琶声调那足比。

自是心远意象偏,客里静尽闻如此。

促舟幽人坐抱膝,听之数起卧还立。

移舟更傍水东头,西洲将有蛟螭泣。

形式: 古风

刺绣词

稽首稽首,礼佛刺绣。

阿婆九岁教女时,服侍阿母崇令仪。

阿女十三谢姊姨,一朝刺血绣灯帷。

挑纹舍指冥福资,圆持戒满行披缁。

扣线大士云中披,雪压缟衣霓裳纚,白玉绾结跣足垂。

小鱼皈法尾屣屣,相为灌水竹篮随。

绣成佛相庄严施,稽首虔撰刺绣词。

形式: 古风

城南卖花歌

种花莫种官路侧,官军飒沓行如织。

生涯莫便倚花长,一生花底不闻香。

五陵歌钟日夜起,卖花声过邯郸里。

不买春花买春色,东风引入长安市。

长安花户剪花彩,一家老幼食工指。

翻笑城南卖花翁,开时尔宁预寸红。

客来花下立踟蹰,名花种种香氍毹。

悔不移家就帝畿,有时十亩看芳菲。

此花开成殊可怜,游丝小瓣扑篱颠。

并是玳瑁珊瑚色,三春开罢残晚天,衰红把火照缠绵。

好花胜事若长在,不应东海犁为田。

但愿四海为一家,得钱沽酒仍卖花。

形式: 古风

行经德王废宫

有客十月行山东,道经德王旧废宫。

宫边老人时能说,具陈旧入府宫中。

当时王坐浣妆楼,自誇罗绮几千秋。

此日老人年尚少,眼看春去不知愁。

池边错落金粉浮,美人夜捲珠帘钩。

鸭绿小靴红鹤嘴,内信传梳宫样头。

两旁尽种根深柳,肯把垂杨系马首。

雨时又听芭蕉花,自倚诸王不如他。

一朝会歇繁华地,宫蛙散入行人耳。

行人来去读旧碑,年深碑没时代移。

石马森然如有说,儿童歌落青州雪。

风起行人莫上台,至今台上生明月。

十万牛山道上家,不知若个看空花。

斜阳半落空宫瓦,传说当年旧浣纱。

只今鸟雀喧台榭,犹似银屏歌舞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