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乔司马席上送春限韵》由明代诗人谢承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春逝的感慨与不舍。首句“恨别江淹独黯然”以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典故开篇,暗含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仿佛在说与春天的离别如同江淹的落寞一样,令人感伤。接下来,“惜馀供奉更堪怜”一句,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在惋惜那些即将消逝的美好时光。
“窗前读易人孤坐,灯下苦吟僧未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窗前阅读《周易》,在昏黄的灯光下苦吟的情景,而僧人却未眠,似乎在为诗人的孤独与哀愁共鸣。这种孤独与外界的和谐共存,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去的感慨。
“斗欲旋时还北指,日难留处已西偏”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斗转星移,斗柄指向北方,暗示着季节的更替;而夕阳西下,太阳难以停留,象征着春日的渐行渐远。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曙楼莫放钟声过,回首东风又隔年”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住春天的愿望,但现实却是无法改变的。曙光初现,楼上的钟声响起,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开始,而诗人只能回望过去,感叹时光如流水,又是一年春去矣。这句诗既是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也是对未来时光的期盼,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逝的深刻情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