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禁体咏雪》由明代诗人王云凤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雪从形成到覆盖大地的过程,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句“痴云苦雾互依凭”,以“痴”字形容云雾的固执与纠缠,形象地描绘了云雾交织的景象。接下来,“望里乾坤已混凝”一句,通过“乾坤”象征天地,表达了云雾笼罩下天地一片混沌的景象。
“默默寒侵烘砚火,濛濛光引读书灯。”这两句通过对比烘砚火的温暖与读书灯的微光,反衬出雪夜的寒冷与静谧,同时也暗示了读书人不畏严寒,坚持学习的精神。
“远飞鸦背添多重,閒倚龙鳞结数层。”这里以乌鸦背上的积雪增加和龙鳞状的雪层为喻,生动地描绘了雪越积越厚的情景。
“来欲断时能自续,斜将颓处巧相承。”这两句巧妙地描述了雪花飘落的连续性和自然界的和谐,即使在即将消逝之时也能找到新的支撑点。
“庭前才见平如席,门外俄惊积似陵。”通过庭前和门外的对比,展现了雪从薄薄一层到堆积成山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雪景的壮观。
“屡拂难停僧顶滑,乱呵那怕客须蒸。”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论是僧人的滑倒还是客人的汗流,都体现了雪的普遍性。
“紫宸动喜朝初放,书省耽吟思正腾。”这两句通过皇宫和官府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新雪的喜爱和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
“剧赏须临太行野,此游还记昔年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欣赏雪景的渴望和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