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通判家饮回

朔风声满枯桑枝,阴云不定蛟龙归。

冻禽聚立高树时,密云万里增寒威。

访君留连举酒卮,胡琴奏罢欢已微。

小驹跨去没四蹄,飘花凌乱沾人衣。

醉目远望天地迷,何暇更问孤鸿飞。

茅屋岂无单且饥,平明共贺麦陇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北风吹过枯桑枝,阴云翻滚蛟龙回。
冷鸟聚集在高枝,万里乌云添寒冷。
与你畅饮我举杯,胡琴声停欢乐微。
小马疾驰蹄不露,雪花纷飞沾衣裳。
醉眼看世界模糊,哪有闲心问孤雁。
茅屋虽简又饥饿,天亮一同庆丰年。

注释

朔风:北风。
枯桑枝:枯萎的桑树枝。
阴云:乌云。
蛟龙:比喻风雨或气势。
归:回归。
冻禽:受冻的鸟。
高树时:在高高的树上。
密云:厚重的云层。
增寒威:增加寒冷的感觉。
访君:拜访你。
留连:逗留。
举酒卮:举起酒杯。
胡琴:中国传统弦乐器。
微:减弱。
小驹:小马。
没四蹄:蹄子消失在地面上。
飘花:雪花。
凌乱:散乱。
沾人衣:沾湿衣服。
醉目:醉眼。
远望:远看。
天地迷:视野模糊。
何暇:哪有空闲。
孤鸿:孤独的大雁。
茅屋:简陋的草屋。
单且饥:孤单又饥饿。
平明:天刚亮。
麦陇肥:麦田丰收,土地肥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中与友人共饮的情景。首句“朔风声满枯桑枝”以风声入诗,渲染出寒冷的气氛,枯桑枝在风中摇曳,仿佛诉说着冬日的萧瑟。接着,“阴云不定蛟龙归”运用蛟龙的意象,暗示大雪将至,暗含动态感。

“冻禽聚立高树时”写出了鸟儿因寒冷而聚集在高树上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冬季的冷寂。“密云万里增寒威”则描绘了乌云密布,天地间弥漫着严寒的气息。诗人与朋友畅饮,借酒消愁,“胡琴奏罢欢已微”,音乐过后,欢乐之情稍减。

“小驹跨去没四蹄,飘花凌乱沾人衣”通过描绘小马在雪中疾驰和雪花纷飞的景象,展现了雪中的动态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醉眼朦胧的状态。“醉目远望天地迷”表达了诗人酒后微醺,视线模糊,对周围景色的迷离感受。

最后两句“茅屋岂无单且饥,平明共贺麦陇肥”笔锋一转,由个人的饮酒欢愉转向对民生的关注,即使自己身处简陋茅屋,也期待来年丰收,流露出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胸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中饮酒的场景,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又寓含了对生活的深深关怀,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与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雪中廖宣城寄酒

轻舟泛泛昭亭湾,春雪漫漫昭亭山。

寒沙曲渚杳不辨,素鸥翔鹭空中还。

宣城太守闵穷旅,双壶贮酝兵吏颁。

任从六花壅船户,满酌春色生衰颜。

醒时但爱云水好,醉后等与天地闲。

世间取乐各有分,何必舞娥高髻鬟。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雪夜留梁推官饮

昼雪落旋消,夜雪寒易积。

灯清古屋深,炉冻残烟碧。

为沽一斗酒,暂对千里客。

酒薄意不浅,轻今须重昔。

重昔是年华,飘飘犹过隙。

一醉冒风归,平明马无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

岩窦常留雪,山雪不有心。

禅衣百衲重,香刹四明深。

驯鹿来衔果,栽松去作林。

自缘冠绂累,未解远公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鹿

群处空山中,迹在深松下。

周穆得同狼,秦人指为马。

惊顾远世网,脱质去田野。

谁思充腶脩,自是无全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